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淺談東西方速寫風格的差異

文:郭正宏

「速寫」在台灣美術教學的淺談領域中,一直以來都是東西把它放在「素描課」的其中一環,這堂課的寫風訓練過程都是希望學生在戶外在十分短暫的時間內,完成眼前所看到的差異主題素描,但是淺談這樣的訓練時間往往都只有一、二堂課,東西實在很難讓學生練習到真正的寫風強記核心,也因此通常不會被學生所認同。差異

自從社群媒體的淺談興盛帶起世界各城市一場速寫推廣運動,近年來以「速寫」為核心的東西主題課程或同好社團蓬勃興起,標榜簡單的寫風工具、多樣化的差異表現方式以及以短時間的現場繪畫等新的定義,逐漸取代以往水彩、淺談油畫的東西「戶外寫生」美學活動與市場。

藝起尋金開跑 畫家楊文斌熱情參與Photo Credit: 中央社

也因為多元化不拘泥於特定媒材的繪畫方式,進而開展許多初學者躍躍欲試的嘗試心理,各式私人繪畫教室、社區大學、各級美術教育學校都紛紛開設相關教學課程,讓原本侷限在特定媒材、小眾領域的美術繪畫突破禁錮已久的框架,引起更多有興趣的民眾參與。

前面提到「速寫」是一種多元化、不限媒材的創作方式。換句話說,創作者可以在速寫的作品中,置入各式各樣自我想表現的方法,可以繪畫,可以塗色(或局部塗色),可以使用不同媒材(水彩、油畫、蠟筆、簽字筆....等),可以加入文字、可以在作品上剪貼.......等等。只要作者想的到的表現方式都可以加入創作過程中。

但是在筆者近些年與國外速寫創作者的交流下,觀察到許多東西方在速寫創作上的明顯差異,讓筆者簡述淺見,以下兩點為筆者個人觀察:

  • 一、亞洲速寫畫家的風格

範圍以亞洲東部為主,大概是日本、韓國、中國、台灣與東南亞諸國。亞洲東南亞這些多民族組成地區,除了泰國、印尼、菲律賓等國家外,其他如新加坡、馬來西亞畫家多以華人為主體的畫家圈為加入「速寫」活動的主幹,長期都是有「畫會」組織在其背後應援號招,或許長期有一套中華文化的藝術框架。

畫作多是以單幅畫作為主,一張畫即一作品,在最後的呈現表現方式中也都將速寫畫作裱褙,以展覽的方式作發表。當然在畫作的象徵交換方面也是直接銷售原作為主要方式,輔以其他畫冊等印刷物為獲利方式。

以台灣為例,亞洲速寫畫作在表現方式上較為中規中矩。多數都以「水彩」為媒材的表現方式,也較長使用單張水彩紙來做為表現方式,在現場看到的創作過程有些十分接近水彩畫的「寫生」模式,出現畫架、水袋等戶外寫生設備,這樣的方式相較於在移動中也較為不便。

畫家在創作的過程中,多數以畫的「寫實度」為評判優劣標準,較少出現隨意自在的方格,更遑論加入剪貼、文字、多複合媒材的使用較為可惜。以至於速寫畫作的豐富性過於單一。當然也有少數畫家引入如「枯枝筆」,並將「水墨構圖」概念引入速寫創作並著論教學,為少數異軍突起的亮點。

  • 二、西方速寫畫家的風格

由於筆者多與歐州、澳洲等地的西方畫家交流,故本文即以歐洲諸國為論述主軸。西方速寫畫家們的出身,除了本身即為藝術本科的畫家外,有許多本身就從事設計相關工作領域或教學為主。另外,筆者也碰過從事考古工作的畫家以及從事潛水工作者;他們不以「寫實」為創作導向,反而以「實驗」、「玩」、「創意」為概念在做速寫創作。

這些歐洲的速寫畫家們表現的方式,多半以「書籍」的方式搭配簡單的工具做創作,有人甚至以二手書店內他人寫過的「舊明信片」為創作基礎,在其上作畫,是一種與「時間」共存的創作概念,也有人突破「空間」限制在海底下速寫魚群,在高山上創作,因為他們出發點以「實驗」與「玩」為主,所以也在作品中加入許多心情文字、紙幣票根、紀念章等物。

也由於他們崇尚簡單工具,沒有畫架、畫板等傳統戶外寫生的累贅,進而創造更多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速寫作品。

在畫作發表方面,歐洲速寫畫家由於創作方式以「速寫書」為核心,也因此在表現製作的形式上,無法與亞洲畫家單張作品展出出售,也因此多半將畫作印製成印刷物,也就是「旅行書」的模式展現,也會將作品印成明信片、複製畫等物。較少看到以原作出售的方式做為銷售獲利的來源。

或許,也有人會說,「速寫」在本身藝術價值上就無法與傳統的水彩、油畫、水墨等相比擬,因此藏家在購買的意願上與收藏的價值上會多方思考,並且亞洲藏家比較傳統,都是站在「藝術價值」與「藏品未來」作為考量,「速寫」創作在主流藝術學校與普羅大眾的美學認同感上有其侷限性。

1080308《新竹南寮曬衣服的街屋》(寶虹紙26x26cm)Photo Credit: 遠流出版

其實這點筆者也是認同,但回到19世紀時期「印像派」當初也不過是「落選者的美展」,完全不被當時主流藝術學校或藝術家認可,熟知百年後卻成為美術史上不可抹滅的輝煌一頁。不論你認同西方自由、實驗的表現方式,或是比較喜歡東方中規中矩的畫作呈現,我相信「速寫」藝術在未來主流藝術教育上必有其不可忽視的地方。

本文經《方格子》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王祖鵬
核稿編輯:翁世航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