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書評】《行星燦爛的時候》:在一則則人生故事中,鍛造出這些熠熠的愛人與星光

文:沈信宏

讀翁禎翊的書評生故事中第一本書,有如踏入極北或極南之地,行星星光即使太陽沉入地平線,燦爛出這天空仍隱隱燦亮,時鍛造的愛或許是候則不捨離去的日光,也或許是則人全宇宙的星辰都擠到眼前,填滿所有黑洞,熠熠為我們送上晶瑩的人與祝福。

他的書評生故事中善良是一張大網,能夠完整打撈書中所有的行星星光人物與故事,我知道那是燦爛出這多不容易的事,面對生命中無可避免的時鍛造的愛傷害,我們的候則文字若沒有經過時間的風乾與思緒的馴養,只會在別人臉頰甩上幾個溼答答的則人巴掌,復被旋攪進惡意的熠熠循環。散文如果是真心的鍋爐,他傾倒出來的,會是清潤順口的暖湯。

如凌性傑老師在序中所說:「翁禎翊節制書寫者的情緒,認真去理解生命中重要他人的內心狀態」,不耽溺痛處,下筆重分寸與倫理,能夠安放自己的故事,又能尊重書寫對象的記憶。對於寫作,可以用他對母親的述說心事的態度對照來看,當他覺得這事不會讓人家擔心,不會被人家指責,才能安然地說出來。即使說出來沒人懂,但因為「好好說出來了」,也讓他有想掉淚的感動。

那些錯身的人與流星

他珍惜每一次相逢,把每一個錯身的人當成發光發熱的流星與燭火——小學同學、死黨、老師、情人、營隊的孩子,甚至是短暫聊過一晚的青旅員工。他提筆寫下的全是愛人,全是鏡頭中央的主角,即使在〈指叉球〉裡拋出人生的下墜球的K在記憶中依然充滿霞光。他說:「我不能想像與不愛的人浪費人生。我不能想像青春身邊是我不愛的人。」他提到電影《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發動了全城的燈火去表達對一個人的心意,他也用一本書的文字去表達他對這些人的心意,「不敢說給你聽的話我只好說給全世界聽。因為全世界包含了你,你曾在我的世界正中央。」

即使知道有些相遇是錯誤,此後就是無止境的下墜,他還是全力以赴,相會的時間總是最珍貴,人與人相處到至高點都是短暫的,像摩天輪一樣,此後,離再見越來越近,往事和寫過的字終究遺忘。因此在〈Dog House〉裡的男孩即使被外籍老師羞辱,需要衛生紙拭淚,也要像衛生紙一樣將自己抽空,只為了替另一個受到同樣羞辱的女孩止血療傷。他每個當下的舉動都是善待,每次消逝都是祝福,每段回憶都朝光前去,看他在〈南十字星〉裡依然好好收著兒時摯友上課時傳給他的紙條,就知道他真的把這些人無比珍重地摺成罐子裡的星星。

這本書讀來盡是行星燦爛的光景,字裡行間閃灼著各式各樣的光跡。讓人想起一段蘇軾和佛印互相鬥嘴的故事,佛印認為蘇軾坐禪像一尊佛,但蘇軾卻覺得佛印坐得像一堆牛糞,蘇小妹因此嘲諷蘇軾這回輸慘了,因為佛印禪師心中是佛,所以看任何眾生皆是佛,而蘇軾心中卻污穢不堪。翁禎翊在一則則人生故事中鍛造出這些熠熠的愛人與星光,因為他就是那顆位居星系中央的爍爍恆星。

記著所有人,卻不知道有沒有被別人記住

翁禎翊的優秀與獨特無庸置疑,從建中、台大法律系、司法官律師雙榜,十八歲就獲得林榮三文學獎等資歷來看,再加上他有著高挑瘦長有如模特兒一般的絕好外型與品味,他應該是那種一路順風順水,喊水會結凍,喊米變肉粽的躊躇少年。但他並不趾高氣昂,誠懇善待每個人,甚至說自己有點自卑又愛哭。小時候覺得自己長得很醜,被優秀的妹妹徹底擊敗,中學時覺得自己毫無特色,大學覺得自己單薄瘦弱,不夠厚實。

他遵循著嚴苛的生存規則,卻一路爬升到遠離眾人的孤單塔尖,他記著所有人,卻不知道有沒有被別人記住,他在〈曼谷帶給我的事〉問:「如果我忽然消失的話,會有人記得我嗎?」他需要被愛,需要被瞭解,即使如今已經累積如此高遠的成就,卻依然「和小時候一樣愛哭,一樣沒有男子氣概,一樣藏不住心情,常常為了細小的事情無比糾結」,內心的自卑與寂寞落到更深的地方。

這種高低反差將他摺疊出一個似乎能夠容納一切的角度,他的視野很高,但心卻很低,他能飄浮到空中看見南十字星的全貌,也能回到小學教室裡,發現被看不起的男孩倔強而閃亮的眼睛,因此他最後決定成為一個司法官,「我會一直問自己,做了這個工作,會不會也是努力了解他們的其中一個人?」

由於我是一個老師與父親,更能體會到翁禎翊以一個年輕學生與兒子的立場,竟能完全了解老師與父母心聲的不容易。他看見〈宇宙射線〉裡,那個讓學生盡情施展才華的表演藝術老師,在升學導向的學校裡是多麼珍貴的存在,因此像大氣層一樣保護他不被青春期各種瑣碎小事傷害。在〈青春無事〉裡,母親要求他自己收拾東西,苦練他包容忍讓的心性,他明白善良是生命中最大的力量。愛情也是,能夠同理戀人的人,難過和快樂都會變成兩倍,繾綣的靈魂也會變得更厚重紮實。因此在〈天亮之前還有一百萬個祈禱〉裡他能真誠地祝福那乘著飛機遠去的戀人。

成長的縮時攝影

這本書裡結晶出許多美麗的句子,「有些人出現,就是來教你愛的。當你學會了,他就要離開。」其實教會他愛的,不是別人,是他自己。有些學生是這樣的,一生尋寶,細心收藏,我們只是被他拾起的珍珠,他的人生自會不斷增值。

他從小就是個看破大人世界運作法則的孩子,隨時準備要跨越那道長大的坎,他在書中一再重涉這些跨越的時刻,光線瞬間移轉,有如翻過一個半球。像是備受呵護到能夠獨立駕車、一場話劇比賽、青春到成人、相聚到分別、通過國考⋯⋯。他重視這些切換的時點,知道「每件事情都開啟了另一些事情」,他想看清楚他的蛻變,像錄下長長的縮時攝影,他要確知他曾損壞、拋下了什麼?然後又新添、賁長了什麼?他曾經對世界提問,現在能不能夠解決世界的問題?

同理自我也是成長必要的功課,在〈仲夏夜之夢〉裡,他發現成長並沒有巨大的變化,其實只是感受多了,理解自然也就多了,他已經接受並喜歡自己的樣子,「繼續往前走,你終將遇到更多愛你的或者你愛的人。」未來他會是一艘穩固的大船,成熟勇敢,帶給更多人力量。

後記〈遺憾時差、美麗時差〉的最後一段:「寫作和很多事情一樣,起點很單純,就只是愛。愛讓人勇敢而且善良。我遇見親親愛愛的每一個人,我們以後可能都會碰到很多莫名其妙的事情,可是你要永遠、永遠記得,你一定、一定會在某個故事裡,是那個值得被愛的他。」乍看在鼓舞自我,其實也像是寫給每個人的情書,他是這樣愛著每一個人,彷彿能聽見他輕附在我們耳邊說:「我也愛著你喔。」最後他終於把這樣的善良與愛探觸到讀者身上。

我們在許多Instagram新生代作家身上看過這樣年輕的企圖心,手寫精練的短句治癒人心,快速簡便但有療效。雖然翁禎翊在社群上也有不小的聲量,但他用這本書證明他不只如此。像是電影《消失的情人節》裡最後那句「你要好好愛自己,因為有人愛著你。」也是從片頭消極悲觀的「你要好好愛自己,因為沒有人愛你」慢慢推演而成。他的愛,也是像漣漪一樣,遲疑著、顫抖著,一圈一圈泛開,最後才漫溢至我們腳邊。

在北地,白夜的日子是夏季狂歡的慶典,這本書,也是翁禎翊掇拾至今人生的所有淚珠、笑顏與碎片,以具有節奏與畫面的文字貼成一顆光影幻麗的鏡球。他站在球下,臉上揚起溫柔的笑容,折射的光在他身下流動。他已經準備好了,不再畏縮與自卑,準備像一顆彗星,帶著全身所有發亮的塵埃,飛躍到世界的最前面。

延伸閱讀

  • 《行星燦爛的時候》:還來不及反應,K的人生已經完完全全偏離了好球帶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