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见闻)“洋媳妇”当博主:用短视频记录中国乡村生活
“HELLO,洋媳妇大家好,新春我是见闻卡佳……”中国农历龙年春节将至,“洋媳妇”卡佳特意穿了一身红衣服,当博短视在镜头前挥舞双手、主用满脸笑容向观众打招呼。频记在她的录中直播间里,“中国年·中国龙”的国乡字样格外醒目。 在福建省莆田市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山亭镇西埔口村,村生来自乌克兰的洋媳妇这位“洋媳妇”是家喻户晓的名人。而在线上,新春她的见闻抖音账号“中国媳妇卡佳”更是拥有粉丝60多万。 “我很喜欢中国,当博短视特别喜欢住在莆田,主用这里的频记一切都非常好。”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卡佳说着一口带有“莆田腔”的普通话,“做中国人的儿媳妇太幸福了”。 2015年的夏天,在乌克兰基辅大学读大二的卡佳接到妈妈的电话,得知妈妈工作的工厂里有一个中国小伙(廖锐杰)很不错,妈妈让她回乌曼见一面。“我从小在乌曼的一个小镇长大,很少看到中国人,所以挺好奇的。”卡佳说。 “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我心里一阵疑惑,为什么工厂会有这么年轻的小姑娘,是不是过来应聘的?”时隔多年,廖锐杰提及此,脸上还带着些羞涩。 彼时,卡佳不会说中文,廖锐杰不会说乌克兰语和英语。所以,两人第一次见面,还有翻译Jonny在场。“那时的翻译软件比较落后,不能很好地将我们的对话翻译出来。”为了跨越语言障碍,卡佳回到学校就开始自学中文,“我最怕学习汉语拼音声调”。说起学习时的趣事,她笑眯了眼。 “之后的每个周末,我都从基辅回到乌曼和锐杰见面。”就这样,两个年轻人越走越近,于2016年5月在乌曼举行了婚礼。2022年他们一家回到莆田定居,卡佳现已完全融入中国乡村的生活。 “这个菜(生菜),拿来做沙拉,哇!一直说,我的口水都流出来了。”在家门口的菜地里,卡佳一边浇着水,一边与记者聊着。 在“中国媳妇卡佳”的短视频里,卡佳种菜、浇水,跟着她的婆婆一起赶海、做美食......短视频围绕着她在莆田的生活日常来拍摄。她表示,希望把自己在莆田农村的生活记录下来,让海内外网友看看真正的中国农村。 位于福建沿海中部的莆田,是中国著名的侨乡,莆田籍海外侨胞多达150万人。卡佳说,村中四处可见的小洋楼,都是出门做生意的莆田人回乡建造的,“第一次来的时候,被震惊到了”。 “我的闺蜜、朋友,看到我发的视频都很高兴。她们说,虽然听不懂,但知道我在中国过得很好。”卡佳的视频,将中国的饮食文化、传统习俗等传播到了乌克兰乃至世界。 莆田人的“年”从腊月十六的“尾牙”开始,一直到二月初二的“头牙”才结束,长达40多天。卡佳把她的妈妈从乌克兰接来莆田过年,并一起去逛集市买年货。 在集市上,卡佳和妈妈流连于春节饰品摊点前,不时拿起中国结、红灯笼等仔细端详,爱不释手。卡佳告诉记者,妈妈来中国非常开心,因为有很多美食,她婆婆做的莆田菜非常好吃。 莆田人长达一个多月的春节元宵民俗狂欢活动更是丰富多彩,“十里不同风,一村一习俗”。妈祖金身绕境巡安、垒桔塔做红团祈福、摆棕轿跳火、千人千担挑万盘......负责短视频拍摄的廖锐杰说,莆田过年的传统民俗活动非常多,他和卡佳正准备推出一个民俗体验类的视频专题,集中展现莆田的独特年俗。 “来‘中国媳妇卡佳’,跟着我一起体验中国年吧。”卡佳说,这个春节,还会带着妈妈去厦门、福州等地走走看看,带她游览福建的美景,体验福建的美食和历史文化。(完)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江西赣州:规范餐饮行业收费 营造良好消费环境
- 立陶宛蘭姆酒12間酒廠上架不到1小時即完售,售價爭議不影響民眾買氣
- 《魷魚遊戲》的臥底警察只剩一發子彈可用,是韓國警方真實存在的用槍規範
- 德國中學教育理論與實務並重,一學年有半數時間投入職場累積實習經驗
- 甲醇中辛硫磷溶液标准物质:保障化学实验精准进行
- 除了炒作頭像之外,NFT對藝術產業究竟帶來了哪些改變?
- 公立幼兒園正式教師絕非衣食無憂,考上後要面對的挑戰才多啊
- 歐洲風景畫是帝國的夢工廠:旅行畫家奧古斯塔.厄爾眼中的大洋洲
- 宁波体校:“杨倩教练虞利华讨要奖金”等发布的消息与事实不符
- 情人節如何脫單?現代問題用現代方法,科學助你啟動「化學反應」
- 【書評】圖像小說《死者的孩子》:當我愈要看,父親的身(生)影就愈縮小塌陷,一如故鄉
- 不安心的現代關係常態:決裂與疏離
- 先拍照再吃饭 市民吐槽“炫食族”无处不在
- 賓州警方借助DNA資料庫偵破1964年9歲女孩姦殺懸案,兇手已死亡超過40年
- 【小說】東野圭吾《天鵝與蝙蝠》選摘:一通電話拉開了整起案件的序幕,難以想像竟然有人憎恨那位律師
- 略談近年香港寫實電影的「健康」困境:拍攝弱勢社群不代表你的作品有人文關懷
- 【网络中国节·元宵】摸米龟赏民俗 泉州霞洲妈祖宫举行“乞龟”活动
- 陳時中鬆口「不排斥選舉」隔天又說「表態不選舉」,在我看來一點都不矛盾
- 《勇闖大蘋果!紐約的受挫力養成課》:對照台灣紙媒在數位化浪潮中苦撐,《紐約時報》有太多值得借鏡
- 《像冠軍一樣思考》:通往成功的鑰匙是拒絕成為受害者,留下來戰鬥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