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休闲

食品微生物检验菌落总数测定方法的效果探讨

在食物领域,食品数测饮食安全一直是微生物检一个热点问题,其直接关系人的验菌身体健康,甚至在某些情况会危及人的落总生命安全。因此,定方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效果重点关注,而在当前社会环境下,探讨食物安全问题的食品数测诱导因素有很多,如食物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微生物检储存过程中等都可能会污染微生物,验菌进而导致食用者出现腹泻、落总呕吐等症状,定方影响其健康状态。效果笔者在自身工作经验基础上,探讨研究食物微生物菌落总数测定方式,食品数测望对相关人员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启发。 

从食物菌落总数定义可以看出,其主要是利用一定培养方式,最终在实验结束后得到的菌落总量。而这个总量对于食品而言具有十分关键的意义,能为食品检验提供一定支撑,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因此,展开讨论食品微生物检验菌落总数测定效果,具有现实而积极的意义。

1 食品微生物检验菌落总数的意义

从食品微生物检测流程和最终目的可以看出,其具有以下意义:①在检测总量基础上,为食品卫生安全评价提供一定的数据依据;②对比食物的菌群总量,可发现食物是否过期,营养构架是否正常有序,及是否拥有食用价值等;③可对食物划定食物保质期,确定食物可正常食用的时间,进而提升食物的食用安全性。综上,检定食物的菌群总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需对其予以相应重视。但应注意,在检定过程中除了要依据相关标准,还应在检定对象基础上选择相应的检定方式,以提升检定数据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2 相关材料和统计工具

检测材料:生乳样品;检测工具:TTC检测工具、1 mL与10 mL灭菌试管、水浴箱等;其他工具:培养皿、灭菌吸管、营养琼脂、测定瓶、温箱、试管架等。统计工具:统计工具以SPSS13.0为主,采用t检验对比两种方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方式与效果分析

3.1 平板计数法

此类菌落总量检定方式的原理为:按照一定比例稀释样品,然后对适当稀释比例的样品在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对培养后的菌落进行计数的方法即为平板计数法。多种标准中均涉及该检定方式,如GB/T 8538—1995、GB/T 5750.12—200、GB/T 4789.2—2003及GB 4789.2—2010等,不同规范中对温度和时间的具体要求都有所差异。

以120例食品为检定对象,标准以GB 4789.2—2010为基础,进行食物微生物群菌落检定,其中选取样品25 g,置于生理盐水(225 mL)中;利用灭菌后的吸管,取适量稀释液,利用生理盐水将其稀释1 000倍和10 000倍,然后选择适量的稀释液,将其滴入直径为8~9 cm的无菌平皿中。取两个无菌培养皿,置入1 mL空白稀释液,设置对照组,向其中加入琼脂培养基,然后均匀转动培养皿,使培养基凝固,翻转平皿。时间应控制在48~50 h,环境温度控制在36~38 ℃,其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具体检定效果如表1所示。

1

需注意的是,由于平板技术检测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其检测对象主要是实验室设定或规定的微生物,而事实上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会有其他类型的微生物附着在检定食物上,影响检测,进而导致检定数据出现异常情况,降低了检测微生物的准确度;依托选择性培养基或相应的培养情况,无法对其中涉及的微生物进行有效的区分,且在微生物中加入稀释液,可能会出现某种抑制效果。为将菌落总量情况准确展示出来,应以单位样品进行展示。

3.2 TTC检测法

该类检测方原理为:脱氨酶为很多细菌的代谢物,该类物质为催化剂,可进行还原活动,在加入TTC后,会形成一种红色产物,进而将相关细菌染色,然后对染色产物进行计数。当然,若检测对象中存在抗生素,则培养菌种不繁殖,因此并不会形成红色。而若检测对象不存在抗生素,那么在将菌种加入后,其会快速繁殖、代谢,而代谢过程会催化形成一些氢,然后氢在TTC还原试剂作用下,生成红色物质,通过对红色物质的分析,进而完成菌落总数检测,其反应过程如图2所示。而从该类检测方式的流程和材料可以看出,一方面在检测过程中,应避免或剔除检测对象中的抗生素;一方面此检测方式具体要求较低,无需特殊检测设备,且操作简单不复杂,耗时也较短,适用于食品卫生检测部门、乳品场、牧场等地方的检测。

2

以120例食品为检定对象,首先,在检测检定对象前,对提前对其中涉及的吸管、容器及耗材等进行消毒,保障在无菌情况下进行实验;其次,在检测对象中加入TTC(0.5%浓度,1 mL),形成染色培养基,应注意的是在培养基形成的过程中,要控制其浓度,通常情况的浓度为0.005%,同时在接种和培养条件上,按照平板计数法执行,其具体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

3.3 两类检定方式效果比较

综上,对平板计数法、TTC检测法检定效果进行集中比较可以看出(如表1所示),两类方式均能达到检定微生物菌群总量的效果,可靠性和稳定性都较为稳定。

3.4 结果分析

目前,在当前社会环境下,食品安全拥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人们对其的关注度更高。究其原因,尽管目前社会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促使食品行业发展进入更高维度,但实际出现了大量的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影响社会的安全稳定,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一方面食品生产流程存在一定缺陷,导致食物受到各类微生物的侵蚀,从而从结构上破坏了食品的营养和结构特征,若人食用会导致其出现腹泻等症状,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危及相关人员的生命安全。一方面食品在存放过程中,由于超过其保质期,而导致其衍生大量微生物,进而降低食物的使用价值。因此,无论是相关检测单位还是食品生产企业都需做好食品的安全检测,以提升食品的食用价值。

事实上,微生物菌落总数检测技术拥有很多,如Soleris实时光电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阻抗法、平板计数法和TTC培养基法等,上述以平板计数法和TTC培养基法为出发点,检验两者检测效果,发现两者均能达到较好的检验效果,两者有优势也有侧重点。从以上120例实验检测对象发现,两者均有较好的检测效果,且平板计数法和TTC培养基法检测效果差异不大,其统计学差异不大。由此可以看出,相关单位在进行检测时,应充分考虑检测对象和环境,合理选择其中的检定方式,以提升检定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如TTC培养基检测技术拥有的简便、快速、无需特殊设备等优点。

4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的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措施的实施,在于保证检测结果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因此相关单位或人员需对其予以相应重视,要详细规划控制方案和措施,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控制。

①以素质为出发点,提升检定人员技术素养。检验人员的操作水平对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检验人员要定期进行进修和学习,提高自身的操作水平;同时检验人员也应当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可以根据自身具备的专业素质做出正确的判断。

②质量为出发点,优化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首先,在环境因素方面,应依据检定对象和实验方向,降低湿度、温度对培养皿的影响;其次,在检定仪器设备上,以依据实验室规范和相关标准,对其进行校对和检测维护,同时针对其中关键因素要重点关注,试剂和培养基的配制流程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控制其相关质量,如在储藏上应依据检定对象和相关标准,保障在通风条件或冷藏处理。需注意的是,在制度试剂或培养基时,相关人员应详细记载其制作日期,以防止因时间过短或过长影响最终的检定效果,如何时加入稀释液、合适进行温度控制及何时完成最终流程等。

③严格控制试剂和培养基的质量。微生物检测效果受培养基和试剂质量的影响,因此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安全规范和标准,执行相关的消毒程序,并将其储藏在通风和干燥环境下,对于需要冷藏的要依据规定进行存放。此外,在存取试剂和培养基时,需对用材进行详细登记,从而更加清晰掌握其使用期限,以防出现使用过期试剂和培养基的情况,最终提升检测效果。

5 结语

综上,目前食品微生物菌群检测拥有很多检定方式,均具有一定良好效果。相关人员在选定的过程中,除了要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外,还应依据食物对象合理选择检定方式,以在达到检定效果的同时,控制其成本输出。据此,本文以平板计数法和TTC检测法检测为方向,探究其食品微生物检验菌落总数测定的效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当然技术的进步,离不开应用和研究的支撑,在此希望相关研究人员,能在现有基础上,研究符合国家食物菌落总数变化趋势的检定方式,以为我国的食品安全奠定良好基础。

3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食品安全导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删除

相关链接:培养皿生理盐水菌种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