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雅萍(人本教育中心主任)
沒有人喜歡吼小孩,吼傷何用吼罵不過奇怪的感情是,沒有吼過小孩的不吼,也是傷身沒有人;如果有人沒吼過小孩,那他一定沒有小孩。體面這一串繞口令,對孩的脫代替點出我們的序行困境——吼了傷感情,不吼,為該又覺得自己好壓抑。理解
想要不傷感情又不壓抑自己,吼傷何用吼罵可以試試,感情一步一步戒吼。不吼
戒吼的傷身心法:是要戒自己的吼,而不是體面戒孩子惹我生氣的行為。所以要從自己出發,對孩的脫代替從自己做起。
放下嫌棄與厭惡,先了解發脾氣的小孩怎麼看自己
情緒沒有對錯,但我們對情緒是有感覺的,無論是自己的情緒,還是別人的情緒。孩子的負面情緒帶動我們時,先停一下,了解他怎麼看待他自己,切斷連動的影響,這是能同理孩子重要第一步。
有一次我高中的兒子一進家門就把雨傘書包丟在地上,一邊咒罵一邊走進他自己的房間,啪一聲甩門關上。
我知道事情不妙,但決定先不說什麼;十五分鐘後我去找他,看到兒子躺在床上,用枕頭蓋住自己的頭,我問:「怎麼了嗎?」他說:「我最近動不動就發脾氣」,兒子的回應讓我有點驚訝,我說:「是喔,你不喜歡自己這個樣子?」他說:「是。」
原來,孩子對自己發脾氣是有感覺的,而且是不舒服的,有時也會自責;並不是一般大人想像的,孩子發脾氣發得很爽、發得理直氣壯、理所當然。
還好我有先忍住,問他怎麼了。之後面對他的情緒我就不太受影響,因為知道他自己並不好受,這非常有助於我同理他。
研究自己,我到底在對什麼生氣
我們生氣之後會覺得自己就是個情緒控管很差的人,甚至忘了生氣的原由。如果只是停留在「情緒控管很差」這種模糊籠統的感覺,我們對自己就只有「標籤」而沒有理解。
在人本父母班裡我們會追問學員一個問題:你到底在對什麼生氣。有個媽媽說:「我的小孩總是哭,不管遇到什麼事就是哭,那天明明是他欺負妹妹,當我去處理時,他也是哭,哭得比妹妹還快!而且我看到他總是找機會欺負妹妹就更加火大!」
媽媽生氣的對象有二個,一個是孩子哭,另一個是孩子欺負妹妹的行為。但媽媽一開始並不知道。
探究自己情緒的來源:腦中的鯊魚音樂
當我們知道自己在對什麼生氣,就能夠往下探究,探究情緒的來源。
什麼是鯊魚音樂?孩子的情緒之所以會引發我們內在強烈的波動,跟我們以往的經驗有關;在我們小時候,大人如何回應我們的情緒,會形成我們腦中的背景音樂,而那個背景音樂會決定我們如何面對孩子的情緒,這就是所謂的鯊魚音樂。
探究情緒最簡單的方式就從自己心裡的OS開始。以前面的例子來說,孩子哭,媽媽心裡出現的OS是:為什麼要用哭的,哭能解決問題嗎?這樣哭哭啼啼丟不丟臉呀?你以為用哭的就能得到你想要的嗎?就可以予取予求嗎?
媽媽的OS反應她對「哭」的詮釋,這詮釋是如何形成的?其中一個可能是, 媽媽的成長經驗。如果自己小時候哭會得到安慰及接納,長大後看到小孩哭就不會有太多負面的反應,但如果小時候哭會被大人指責,就很容易採取類似的應對模式。
也就是說,媽媽童年的經驗:哭,被大人指責,感到擔心害怕無助。形成了媽媽對於這件事的「鯊魚音樂」,媽媽的反應,是在針對她腦中的鯊魚音樂,而非眼前的小孩。
媽媽無法接受孩子欺負妹妹,OS是:「兄弟姐妹就應該要相親相愛、要互相照顧,長大才不會孤單,有人可以一起商量事情。」
也許媽媽的經驗是,兄弟姐妹從小到大關係不好,自己有遺憾,因此對於小孩的手足感情特別看重,一旦手足有爭執,那個遺憾感出現,反應的力道就很大,媽媽的反應依然是針對自己的鯊魚音樂而非眼前的小孩。
調整詮釋機制,改變反應模式
探究情緒來源不是要去問:「誰做了什麼惹我生氣」,而是情緒底下的感受是什麼,那個感受連結到什麼經驗。重點是「情緒來源會決定情緒強度」。爸媽常搞不懂為什麼孩子的某個行為就是會踩到自己的地雷,而且是很大的雷,如果我們能聽懂自己的鯊魚音樂,就會明白那個強度是怎麼一回事。
或許有人要問,探究情緒的來源,又不能直接解決問題。這正是要點。爸媽面對孩子的狀況時,常常跳過「搞懂自己怎麼了」這個最重要的步驟。我們先弄清楚自己怎麼了,才能對症下藥。
探究來源恰好是解決問題的重要關鍵,理解自己之後才有機會重新調整自己的詮釋機制,進而改變情緒反應模式。
我們在一開始提到,戒吼媽,是要戒自己的吼,而不是去戒孩子惹我生氣的行為。主體在自己,是要去掌握發球權,如果我們只是期待孩子行為符合我的標準,那就是把指揮棒交到孩子手上。話說回來,我們並不是主張都不用處理孩子的行為,但,這是順序問題,或者是說二者要並行,總之,我們一定要先搞懂自己。
本文經人本教育札記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原標題:戒吼媽,該怎麼戒!
延伸閱讀
- 在家全職帶小孩後,我發現要當一個「丟臉的奶爸」也不是容易的事
- 母乳哺餵率不該被數字化:母嬰親不親善,從來不是評鑑說了算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溫偉軒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