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

马鞭草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二)

3临床应用

马鞭草能清热解毒、马鞭活血散瘀、草化利水消肿,学成对皮肤疾病、分及各种炎症和泌尿系统疾病有较好的药理研究疗效。

3.1皮肤疾病

3.1.1婴儿湿疹

裘东霞等以马鞭草20g,作用红藤20g,进展千里光30g,马鞭苦参30g,草化黄柏15g,学成苍术15g,分及白鲜皮15g,药理研究地肤子15g,作用蝉蜕5g,进展大黄10g,马鞭水煎浓汤,每日3次外擦,1剂药外擦1周左右。治疗50例婴儿湿疹,其中26例症状得到缓解,16例明显好转,8例没有作用,有效率达84%。

3.1.2寻常疣

高宗丽等以马鞭草鲜品若干,洗净捣汁备用,或晒干切碎用体积分数75%酒精适量浸泡7d后过滤取汁备用,用药汁直接涂搽疣体,每日2次,直至疣体萎缩脱落消失为止。治疗23例全部痊愈,寻常疣皆消失,皮肤恢复如初。

3.2各种炎症

3.2.1念珠菌性阴道炎

朱玲以马鞭草30g水煎30min取汁,置专用容器中,先熏后坐浴,浸泡阴道10min,同时以消毒纱布裹中指清洗阴道皱褶,每晚1次,5d为1个疗程,治疗28例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全部痊愈。

3.2.2疱疹性口腔炎症

彭文英用鲜马鞭草200~300g,洗净切碎,加水煎至50~150mL,每日1剂,分次内服及含漱,用小勺喂入后或咽或吐。31例疱疹性口腔炎症患者均6d内治愈。

3.3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3.3.1前列腺增生症

曹志明治疗前列腺增生,以马鞭草15g,桃仁10g,酒大黄10g,萆薢15g,车前子10g,夏枯草25g,王不留行12g,甘草10g,龙葵10g,水煎服,每日2次,10剂后去桃仁、大黄,加党参15g,白术15g,再服15剂。患者复检夜尿变少,前列腺明显缩小,质软,弹性好。

3.3.2血尿

刘百祥等以马鞭草加导赤散,或加知柏地黄丸,或加五味消毒饮治疗血尿,疗程3~14d,36例全部有效,且无1例复发。

3.3.3泌尿系统结石

胡俊杰治疗泌尿系统结石,药选马鞭草50g,金钱草30g,鳖甲(酷制先煎)30g,车前子(包煎)15g,海金砂(包煎)15g,瞿麦10g,石羊10g,牛膝10g。有效率为93.5%,结石平均8d排出。

3.4其他疾病

3.4.1面神经瘫痪

彭振声治疗面神经瘫痪,药选马鞭草60g,节节草60g,扶芳藤60g,仙鹤草60g,煎汤取汁合猪嘴巴上下爿1付,放少量红糖或盐食用。治疗58例,35例面瘫完全纠正,19例面瘫基本纠正,无效4例,有效率为93.2%。

3.4.2顽固性偏头痛

苗志勃治疗顽固性头痛,以马鞭草碎末1勺,花生油1勺,蛋清1个,置于同一容器内调匀后在锅中煎成薄饼一张,贴于前额2h,每天1次,1个月为1疗程。治疗25例,治愈20例,有效3例,无效2例。

3.4.3病毒性乙型肝炎

李彦卿治疗病毒性乙型肝炎,药选马鞭草25g,柴胡10g,木灵芝15g,桑寄生15g,贯众10g,猪苓20g,苦味叶下珠40g,黄芪50g,丹参20g,制何首乌15g,苦参20g,连翘15g,矮地茶10g。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20d。数月后HsBAg、HBeAg、HBv-DNA转阴。

3.4.4乳痈

有学者治疗乳痈以马鞭草全草,加2个青壳鸭蛋,加水500mL,煮熟,取出鸭蛋用毛巾包裹,趁热外敷于乳房硬结疼痛处,待冷却后与煎煮的马鞭草液同时服下,每日1剂。15例中11例1剂而愈,4例2剂获愈,治愈率为86.7%。

4讨论

马鞭草的成分多样,随着检测技术的提高,研究者相继发现新的化合物,比如何俊等发现马鞭草主要含有黄酮类、环烯醚萜类、苯乙醇苷类、三萜类、甾醇类、挥发油类等多种化学成分。

其中黄酮类成分包括山柰酚、槲皮素、芹菜素、4′-羟基汉黄芩素等;环烯醚萜类成分包括马鞭草苷、戟叶马鞭草苷、3,4-二氢马鞭草苷、5-羟基马鞭草苷、龙胆苦苷、桃叶珊瑚苷等;三萜类成分包括熊果酸等;苯乙醇苷类成分包括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阿克替苷、马替诺皂苷、ParviflorosideB、CampneosideⅠ等;甾醇类成分包括β-谷甾醇等;挥发油类成分主要为萜类、烷烃类和杂环类等;其他成分还有十六酸、鞣质、腺苷、强心苷、β-胡萝卜素等。此外,还有很多其他复杂的成分并且均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如马鞭草苷、3,4-二氢马鞭草苷、5-羟基马鞭草苷有很好的抗早孕作用;3,4-diacetyl-O-betonysosideA、3,4-diacetyl-O-isoverbascoside和4′-甲醚-黄芩素有很好的抗肿瘤作用;littorachalcone有促进神经生长因子介导的轴突生长的作用;挥发油成分香芹酚有很好的抗菌抗病毒和镇咳作用。

马鞭草临床应用以单药或者复方药为主,药理活性也是多成分多靶点的综合作用效果,但由于提取方式不同,其药理活性有很大区别,可能与提取条件影响成分的改变有关。如醇提液的抗肿瘤活性、抗炎镇痛活性、调节免疫功能以及抗早孕活性较强,其中抗肿瘤包括抗绒毛膜癌和肉瘤;水提取液和醇提取液都有很好的镇咳作用。不同部位的成分分布和含量高低不同,对其不同部位的应用也存在很大差异,比如有效C部位由于有主要成分4′-甲醚-黄芩素而具有抗人绒毛膜癌细胞的作用。

马鞭草复杂的化学成分决定了其药理作用的复杂性。有研究证明,马鞭草苷可能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哮喘大鼠的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但是与其他信号分子的联系仍需要探索。马鞭草有神经保护功能,对老年痴呆、帕金森氏病等神经退行性病变的防治有独特优势,但是相关理论体系还不完善,临床应用还比较少见,有待进一步探索。

临床中,马鞭草除了用于传统病证的治疗如疟疾、白喉、流行性感冒等,亦被用于配伍其他中药组成传统药方或者自拟方,对临床一些疑难杂症比如自身免疫引起的风湿性关节炎可能发挥独特优势。由于其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的功效,临床多用于治疗皮肤疾病、各种炎症和泌尿系统疾病。有研究表明,马鞭草醇提液可治疗脑水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脑主要水通道蛋白AQP4的表达,降低脑含水量有关。采用免疫荧光、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Blot等技术通过判断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增殖、迁移和脑缺血后的血管新生过程中是否有Ang1/Tie2/PI3K/AKT和VEGF/KDR/PI3K/AKT/eNOS信号通路的存在,初步证明马鞭草促脑血管新生作用与Ang1/Tie2/PI3K/AKT和VEGF/KDR/PI3K/AKT/eNOSINO信号通路有关,证明了马鞭草苷具有抗脑缺血和促脑血管新生的作用。

马鞭草含有黄酮类、环烯醚萜类、苯乙醇苷类、三萜类、甾醇类、挥发油类等多种成分,药理活性和临床应用广泛,有较好的抗肿瘤、抗早孕、抗真菌、抗氧化等作用,且在调节免疫和保护神经方面亦有潜在优势。然而,目前关于马鞭草的研究多处于基础研究阶段,对于马鞭草的提取物和活性单体的研究资料还比较少,尤其是其发挥药理作用的信号通路和分子机制尚不明确,在药理学、药动学、临床应用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食品安全导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删除

相关链接:千里光马鞭草仙鹤草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