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人力三轮车沉浮70载 面临淘汰路在何方
人力三轮车 末日,泉州还是人力新生 泉州市区三轮车,踩车的轮车临淘越来越少、越来越老 海峡网2月13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林永清 陈莹钰 摄 影 田 米 王金淼 编 辑 陈世国 视 觉 方立祺)元宵前夕的沉浮一天早晨九点多,古城的载面大街小巷才懒懒地热闹起来。65岁的汰路吴阿婆,抬头看一眼时钟,何方到点了,泉州把早餐吃的人力稀饭和芥菜倒进保温饭盒里,利索地收拾好,轮车临淘推着三轮车走出泉州西湖边的沉浮小区,还不忘回头逗逗地上的载面流浪狗。 “天气好,汰路元宵又快到了,何方希望今天能多拉几个客人。泉州”踩了37年的三轮车,吴阿婆早已摸清了这行的规律。只是这几年,电动车载客、网约车兴起,“小黄人”满街跑,客人越来越少,差的时候一天只有二三十元收入,临近元宵佳节好点,比平时至少多两倍。 过去,踩三轮踩出了全家人的生活费、小孩的学费,可如今踩三轮车的越来越少、越来越老,这个在泉州存在70多年之久的行当,会消失吗? 从上世纪80、90年代泉州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到如今的没落,不少三轮车师傅开始考虑转型。在三轮车上讲古,泉州文化历史故事,信手拈来,靠长期积累和学习,三轮车师傅吴恩典已开始把目光投向日益庞大的外地游客。 但是,懂文化又能说会道的师傅不多,这样的讲解也有类似“野导游”的嫌疑,这条路子能否成为三轮车的新生之路,还犹未可知。 其实,早在2004年,泉州市交通服务公司(1980年,由泉州三轮车公司更名而来),就曾向有关部门递交“转型报告”,结合泉州古城景点藏身大街小巷的特点,提出了旅游观光三轮车的想法。可惜,最后无疾而终。 那么,这条路是否可行?泉州师院闽南文化生态研究中心主任陈桂炳指出,由三轮车师傅为外来游客讲泉州古城历史文化是大好事,这是一个很好且颇有可行性的思路,关键要有专门的培训和提升。 “人力三轮车可以让自助游客体验泉州古城悠闲的慢生活,这种亲切的互动交流,可以让游客更好了解泉州乡土风化。”黎明大学外语外贸与旅游学院副教授王强如是说。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活动倒计时】惊喜
- 周天成奪冠自曝去年罹癌動刀! 月底連五站歐洲賽事拚奧運門票
- “逛吃逛吃”,体验家门口的正宗台味
- 萧县王寨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裴亚民:狠抓“三基”建设 一心只为“关工”
- 以色列和哈馬斯分別釋放被扣押人員 涉及200餘人
- 闽南大戏院十一载:力促两岸文化深度融合
- 本週重點回顧:美國股債雙跌、台灣今年經濟成長不保2|天下雜誌
- 优化营商环境 助力台企发展(两岸脉动)
- 消费维权从“净重”抓起 浙江杭州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 萧县王寨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裴亚民:狠抓“三基”建设 一心只为“关工”
- 殡葬专业课表“长这样”是一次科普
- 山东烟台长岛显应宫妈祖像赴台巡安
- 匈牙利外長西雅爾多:烏克蘭稱將與歐盟開啟關於恢復過境天然氣的談判
- 以仁心仁术在异国他乡书写大爱与担当
- 台湾首个搁浅蓝鲸标本修复三年后对外展出
- 四川眉山市台办赴洪雅县调研台资企业
- 韓國「世越」號救援不力案 9人被判無罪
- 举办法治报告会 普法护航助成长
- 【平安春运】一图get今年春运新形势
- 在这里,体验中国文化的魅力
- 搜索
-
- 友情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