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休闲

第一批10后的家长,已经买不起文具了?

导读 (IC photo / 图)又到一年开学季,第批神兽归笼的家长具同时,学习用品也该同步添置,已经近期市场上。起文文具可谓是第批火热畅销。但是家长具逛了一圈小卖部、文具...

(IC photo / 图)

又到一年开学季,神兽归笼的起文同时,学习用品也该同步添置,第批近期市场上。家长具文具可谓是已经火热畅销。

但是起文逛了一圈小卖部、文具店、第批杂物社后,家长具家长们却心生感慨,已经今年夏天,躲过了便利店里的雪糕刺客,万万没想到,躲不过文具刺客。

别看平平无奇一支中性笔,人家售价可能是55元,无怪乎网友吐槽,这是马良神笔吗?再看一眼这些文具的造型与属性,也是非常让人迷惑,这些东西,确定不是玩具?

10后的文具确定不是玩具?

宇航员造型的橡皮擦,印着动画包装的盲盒笔,迷你扭蛋机掉落的果蔬橡皮,各式各样的玩具式文具,在学生群体中风靡无两。这年头,谁如果没有个别致的文具,没买过文具盲盒,那可以说是个不潮流的10后。

玩具式的文具,玩法可谓繁多。比汽车玩具还逼真的汽车文具盒,底部有6个轮子,一推就会跑;旋转解压笔,笔头装饰着卡通小人、鲜花等各种“小零件”,旋转一下顶部小玩偶就会动,大人看了都想要研究一下、玩一会,更何况还处在好奇心旺盛、精力无限阶段的小朋友呢。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或者自带盲盒惊喜感,或者号称能减压全自动,或者造型别致、装饰精美的“玩具化文具”,孩子真的需要吗?

可以说,玩具式文具的初衷是好的,想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爱上学习,边学边玩,实际上,如今在各种“噱头”之下,进化得比玩具还酷炫的文具,已经偏离了原有的轨道,变成了孩子学习路上的绊脚石与阻碍,起到了相反的作用。文具和玩具,让人傻傻分不清。

除了玩具化,如今的文具,也搭上了盲盒的列车,带上了一种“赌博”性质的游戏属性,用极小概率的限定款、珍藏款作为引子,牵动用户购买。“文具盲盒” 和其他盲盒一样,自带一份惊喜感与未知感,对学生来说有种特别吸引力。

小时候热衷于从方便面里集卡的家长们,发现原来一代人都有一代人的收集癖,自己的孩子开始收集不同款式的盲盒文具、文具拆拆袋、文具福袋、文具盲袋等,一如当年的自己。

这些文具盲盒大多是柯南、哈利·波特、复仇者联盟等孩子们喜欢的IP形象,包装上大大小小的问号和“惊喜不断”的宣传语,刺激着人们拿起来一探究竟。

很多小朋友会为了买到自己喜欢的款式、所谓的隐藏版而反复购买,不仅造成浪费,还会诱导他们滑向错误的消费歧路。

而且玩具式文具、文具盲盒的价格,自然不是普通文具可比拟的。有家长在社交媒体上晒单子,也就给娃买了笔、笔袋、线圈本之类的,结账时候直接四五百没了,真的大意了,实在“肉疼”。

传统观念里,大家会觉得一个笔、一本本子能有多贵,结果结账时候,就会收获“当头一棍”。正所谓选购一时爽,结账火葬场。这些样式新颖、功能繁多的“高价文具”,到底值不值?为什么如今的文具越来越贵了?

(IC photo / 图)

文具刺客与攀比消费

日本品牌国誉与SOU·SOU、Noritake联名的笔袋,单价分别为79元与99元;航海王unique黑金系列中性笔要55块钱一支;封面设计酷似“枕头”的128页联名笔记本,售价65元……

过去一两块钱不到十块钱就能买到的文具,今天要花费三四倍的价格才能买到。而中间大部分的差价,并非来自成本的增长和通货膨胀,而是与知名IP联名营销、设计时尚、加入自动化元素等其他费用。

商家们为了提升销量,引入各种动漫、IP,进行联名,盘活整体的IP产业链,这种联名款普遍售价比正常的文具至少高出两倍,甚至普普通通一支笔,也要好几十,价格比雪糕刺客还扎心。

不过从常识角度,IP联名款售价高些,也可以理解,毕竟IP使用费是有成本的,要为文化创意埋单,但大众所不能接受的是,IP化的文具也不能漫天要价,超出合理与合适的价格区间,把家长当成冤大头,无限压榨。现在动辄两位数的文具,实在让人伤不起。

比荷包受不住更可怕的是,家长们更需要担心这背后,对孩子思想的侵蚀与渗透。

当文具不再只是具备学习的属性,升级为小学生们的社交工具,小朋友之间互相赠送文具盲盒,在社交平台上互相晒自己拥有的高端文具,沉迷于拆文具盲盒集齐各个样式,如此一来,文具已经单纯变成了一种符号,代表着的是某种小圈子的交流暗语,没有这些东西,你就不配入局。

在这种群体文化的渗透之下,购买花里胡哨文具的风气逐渐盛行,买文具,除了实用性之外,开始追求颜值,追求有趣性,进而助长小学生们的互相攀比之风,当孩子看到大家都有某种文具的时候,很容易哭闹着缠家长也给自己购买。

受到圈层文化的影响,学生们很难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与金钱观。

这种营销策略瞄准的就是学生的模仿心理,最终达到的目的是撬动家长们的钱包,让他们为孩子之间的这种攀比买单,家长们妥妥的待宰羔羊,而赚得盆满钵满的则是品牌方与商家,坐收渔翁之利。

第一批10后的家长,已经被文具刺客狠狠伤害到了。是时候,让文具回归其原本的功能,给孩子创造更好的消费环境,而家长们也要引导孩子用好文具,而非被它们“绑架”。

之初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