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南海已登陆的古沉宫沉箱缓慢向水晶宫移动。宏伟的船今水晶宫“敞开怀抱”等待南海I号的到来。 本版摄影 时报特派记者 何 建昨日凌晨零时,整体南海I号沉箱在登陆。移入本版摄影 时报特派记者 何 建 “总算上岸了!水晶”从前晚10时30分至昨日凌晨1时12分左右,南海经过2小时40分钟“蜗牛式”的古沉宫缓慢爬行,装载“南海Ⅰ号”沉船的船今沉箱终于整体落上水晶宫码头,结束了3天3夜的整体岸边等候,海上整体打捞工作画句号。移入 截至昨晚8时30分记者发稿时,水晶沉箱距水晶宫已不过百米,南海今日庆典仪式上,古沉宫沉箱将整体移入水晶宫。船今 装载“南海Ⅰ号”古船的沉箱跨越半潜驳船“重任1601”号和水晶宫码头之间的缝隙登陆,是此次除将“南海Ⅰ号”成功打捞出海的另一个关键。影响登陆的是“潮位”和“风浪”两大重要因素。为此,广州打捞局近几天密切与气象部门联系,关注潮水和风浪变化,希望寻找最佳时机一举登陆成功。 放鞭炮为登陆不顺“冲喜” 24日下午传出消息“南海Ⅰ号”当晚无法靠岸,人们就开始期待第二天的情况。当25日晚10时沉箱在“重任1601”号上稳步前行至距码头通道不过几米处,就在人们都在为“南海Ⅰ号”即将成功登陆而击掌相庆时,登陆行动却突然中断。交通部广州打捞局局长陈北先称是为了“调整沉箱的位置,以确保沉箱万无一失上岸”才停止登陆,沉箱位置调整好后将于次日正式登陆。 从前天上午开始,现场施工人员就开始了无聊而枯燥的等待,他们必须等到晚上海潮和风浪都达到合适的要求时才能着手准备登陆。码头上显得冷清了很多,岸上围观的游人也较前两日明显减少了很多。因为要看老天爷的脸色行事,加以没有明确的消息来源能证明沉箱究竟何时能登陆,因此仍在海陵岛坚持等待“南海Ⅰ号”上岸的一些媒体记者的耐性也被磨去了多半。 前天傍晚5时43分左右,宁静的码头上突然传来清脆的鞭炮声,让在附近等待的游人和记者精神为之一振。定睛细看,原来是“重任1601”号上发出的鞭炮声,吊车挂着一串数米长的鞭炮正“噼里啪啦”地响着,这给阴涩的码头增添了一丝喜庆的气氛,也让人们看到了成功登陆的希望曙光。据说,这是打捞人员在为前日的登陆不顺“冲喜”,也是为昨晚的登陆举行祭海仪式,并借此鼓舞士气。 “软着陆”历时近3小时 随着天色逐渐变晚,海面上的风力也大了起来,巨涛拍打着沙滩,轰鸣作响,码头上不时激起巨浪。随着潮水的涨起,“重任1601”号也水涨船高,几乎与码头平齐。 前晚6时多,水晶宫码头和“重任1601”号上的照明设备全部打开,现场灯火辉煌,各部门工作人员开始进行登陆前的最后准备工作,一切都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现场打捞专家预测,登陆时间初定在晚上9时左右。 不过,经过25日晚的登陆“失败”,现场记者开始担忧当晚是否会再次出现“关键时刻掉链子”的情况。现场有关专家表示,“今晚一定要克服困难把沉箱拉上岸。”据介绍,前晚潮水达到最高水位的时间比前一天推迟了近1个小时,涨至最高水位后将维持约4个小时,“南海Ⅰ号”将于晚上9时开始登陆,并且必须在退潮前安全着陆。专家预测,1个小时即可将沉箱顺利拉上码头。 随后,“重任1601”号开始重新与码头进行对接,确保精确登陆。随着现场总指挥发布登陆命令,施工人员开始为气囊充气,准备进行拉移。从8时多开始,施工人员开始为沉箱登陆“搭桥”——焊接船只与码头连接处的钢板,吊车将一块块钢板吊起,放至“重任1601”号与码头连接处,填补缝隙,形成一条平坦大道。现场有关施工负责人表示,昨晚特意选择了8块加厚的钢板,以确保沉箱在通过钢板稳稳着陆。但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晚上10时左右,这让岸上等待的记者焦虑不已——今晚会不会再次让人失望而归? 令人欣喜的是,前晚10时30分左右登陆终于开始,沉箱在钢索的带动下开始缓缓前移,不断缩短与码头之间的距离。昨日凌晨1时12分左右,沉箱整体上岸落地,“南海Ⅰ号”海上整体打捞工作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走过最后一只气囊,是1时12分” 负责此次气囊安装和拖移工作的山东海诺尔橡胶有限公司驻广州办事处总经理、工程师段丰屹女士昨日下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此次行动中间出现波折主要是受到了海潮和风浪的影响。25日晚,由于退潮,“重任1601”号高度随之下降,无法再与水晶宫码头通道保持齐平,沉箱在“重任1601”号甲板上前进了16米后被迫停下。 涨潮时间有出入推迟2小时 前日,根据潮汐表,工程人员原本预计于当晚8时涨潮时再次对“南海Ⅰ号”进行拖移登陆,不料前晚实际涨潮时间与潮汐表有出入,推迟了将近2个小时,因此直到前晚10时30分左右才正式进行拖移。随着潮水的上涨,施工人员忙着将“海陆大桥”——8块加厚的钢板焊接到“重任1601”号的甲板上。焊接工作无法提前完成,只能在涨潮过程中进行。之所以要将钢板焊接在“重任1601”号上,是为了减轻沉箱随着海浪上下起伏颠簸,随着沉箱的前进和气囊的前移,压力逐渐移至钢板,使其牢牢压在码头通道上,形成一道坚固的铁桥。气囊的使用确保了沉箱的“软着陆”,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箱内沉船免遭震动的破坏。 怕码头塌一口气拖过80米 “沉箱走过最后一只气囊,完全落到码头上,是在凌晨1时12分,整个过程持续了2小时40分钟左右,当时我特意看了一下手表。”段丰屹说,“而不是像今天有些媒体报道的那样是在凌晨0时20分。”段说,前晚海上风浪很大,拖移难度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沉箱在“重任1601”号甲板上前进的速度。 沉箱成功着陆登上码头后就简单多了,由于地势平坦,移动速度也加快了,达到20米/小时,比在“重任1601”号甲板上快了5米。不过,由于水晶宫码头是临时码头,工程人员曾担心其难以承受沉箱和16个气囊总计5600多吨的重压,因此一直拖过80米进入安全区域后才停下,当时时间已是凌晨4时许。从昨日上午开始,拖移继续进行,截至昨晚8时记者发稿时,沉箱距离水晶宫已不过百米左右。 候上岸期间每天喷沉箱4次 昨晚,负责此次“南海Ⅰ号”整体打捞水下考古研究的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主任魏峻告诉记者,沉箱出水已经有好几天了,为了确保箱内古船和文物安全,目前随箱安排4名考古人员监控沉箱变化,每天4次对沉箱进行海水喷淋,确保沉船始终处于饱和水状态。 今日进馆后,将使用馆内专用喷淋设备对沉箱进行保湿,以后根据原定计划封闭水晶宫,注入海水进行保护。 本版撰文 时报特派记者 胡非非 本版摄影 时报特派记者 何 建
“总算上岸了!水晶”从前晚10时30分至昨日凌晨1时12分左右,南海经过2小时40分钟“蜗牛式”的古沉宫缓慢爬行,装载“南海Ⅰ号”沉船的船今沉箱终于整体落上水晶宫码头,结束了3天3夜的整体岸边等候,海上整体打捞工作画句号。移入
截至昨晚8时30分记者发稿时,水晶沉箱距水晶宫已不过百米,南海今日庆典仪式上,古沉宫沉箱将整体移入水晶宫。船今
装载“南海Ⅰ号”古船的沉箱跨越半潜驳船“重任1601”号和水晶宫码头之间的缝隙登陆,是此次除将“南海Ⅰ号”成功打捞出海的另一个关键。影响登陆的是“潮位”和“风浪”两大重要因素。为此,广州打捞局近几天密切与气象部门联系,关注潮水和风浪变化,希望寻找最佳时机一举登陆成功。
放鞭炮为登陆不顺“冲喜”
24日下午传出消息“南海Ⅰ号”当晚无法靠岸,人们就开始期待第二天的情况。当25日晚10时沉箱在“重任1601”号上稳步前行至距码头通道不过几米处,就在人们都在为“南海Ⅰ号”即将成功登陆而击掌相庆时,登陆行动却突然中断。交通部广州打捞局局长陈北先称是为了“调整沉箱的位置,以确保沉箱万无一失上岸”才停止登陆,沉箱位置调整好后将于次日正式登陆。
从前天上午开始,现场施工人员就开始了无聊而枯燥的等待,他们必须等到晚上海潮和风浪都达到合适的要求时才能着手准备登陆。码头上显得冷清了很多,岸上围观的游人也较前两日明显减少了很多。因为要看老天爷的脸色行事,加以没有明确的消息来源能证明沉箱究竟何时能登陆,因此仍在海陵岛坚持等待“南海Ⅰ号”上岸的一些媒体记者的耐性也被磨去了多半。
前天傍晚5时43分左右,宁静的码头上突然传来清脆的鞭炮声,让在附近等待的游人和记者精神为之一振。定睛细看,原来是“重任1601”号上发出的鞭炮声,吊车挂着一串数米长的鞭炮正“噼里啪啦”地响着,这给阴涩的码头增添了一丝喜庆的气氛,也让人们看到了成功登陆的希望曙光。据说,这是打捞人员在为前日的登陆不顺“冲喜”,也是为昨晚的登陆举行祭海仪式,并借此鼓舞士气。
“软着陆”历时近3小时
随着天色逐渐变晚,海面上的风力也大了起来,巨涛拍打着沙滩,轰鸣作响,码头上不时激起巨浪。随着潮水的涨起,“重任1601”号也水涨船高,几乎与码头平齐。
前晚6时多,水晶宫码头和“重任1601”号上的照明设备全部打开,现场灯火辉煌,各部门工作人员开始进行登陆前的最后准备工作,一切都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现场打捞专家预测,登陆时间初定在晚上9时左右。
不过,经过25日晚的登陆“失败”,现场记者开始担忧当晚是否会再次出现“关键时刻掉链子”的情况。现场有关专家表示,“今晚一定要克服困难把沉箱拉上岸。”据介绍,前晚潮水达到最高水位的时间比前一天推迟了近1个小时,涨至最高水位后将维持约4个小时,“南海Ⅰ号”将于晚上9时开始登陆,并且必须在退潮前安全着陆。专家预测,1个小时即可将沉箱顺利拉上码头。
随后,“重任1601”号开始重新与码头进行对接,确保精确登陆。随着现场总指挥发布登陆命令,施工人员开始为气囊充气,准备进行拉移。从8时多开始,施工人员开始为沉箱登陆“搭桥”——焊接船只与码头连接处的钢板,吊车将一块块钢板吊起,放至“重任1601”号与码头连接处,填补缝隙,形成一条平坦大道。现场有关施工负责人表示,昨晚特意选择了8块加厚的钢板,以确保沉箱在通过钢板稳稳着陆。但这一过程一直持续到晚上10时左右,这让岸上等待的记者焦虑不已——今晚会不会再次让人失望而归?
令人欣喜的是,前晚10时30分左右登陆终于开始,沉箱在钢索的带动下开始缓缓前移,不断缩短与码头之间的距离。昨日凌晨1时12分左右,沉箱整体上岸落地,“南海Ⅰ号”海上整体打捞工作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走过最后一只气囊,是1时12分”
负责此次气囊安装和拖移工作的山东海诺尔橡胶有限公司驻广州办事处总经理、工程师段丰屹女士昨日下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此次行动中间出现波折主要是受到了海潮和风浪的影响。25日晚,由于退潮,“重任1601”号高度随之下降,无法再与水晶宫码头通道保持齐平,沉箱在“重任1601”号甲板上前进了16米后被迫停下。
涨潮时间有出入推迟2小时
前日,根据潮汐表,工程人员原本预计于当晚8时涨潮时再次对“南海Ⅰ号”进行拖移登陆,不料前晚实际涨潮时间与潮汐表有出入,推迟了将近2个小时,因此直到前晚10时30分左右才正式进行拖移。随着潮水的上涨,施工人员忙着将“海陆大桥”——8块加厚的钢板焊接到“重任1601”号的甲板上。焊接工作无法提前完成,只能在涨潮过程中进行。之所以要将钢板焊接在“重任1601”号上,是为了减轻沉箱随着海浪上下起伏颠簸,随着沉箱的前进和气囊的前移,压力逐渐移至钢板,使其牢牢压在码头通道上,形成一道坚固的铁桥。气囊的使用确保了沉箱的“软着陆”,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箱内沉船免遭震动的破坏。
怕码头塌一口气拖过80米
“沉箱走过最后一只气囊,完全落到码头上,是在凌晨1时12分,整个过程持续了2小时40分钟左右,当时我特意看了一下手表。”段丰屹说,“而不是像今天有些媒体报道的那样是在凌晨0时20分。”段说,前晚海上风浪很大,拖移难度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沉箱在“重任1601”号甲板上前进的速度。
沉箱成功着陆登上码头后就简单多了,由于地势平坦,移动速度也加快了,达到20米/小时,比在“重任1601”号甲板上快了5米。不过,由于水晶宫码头是临时码头,工程人员曾担心其难以承受沉箱和16个气囊总计5600多吨的重压,因此一直拖过80米进入安全区域后才停下,当时时间已是凌晨4时许。从昨日上午开始,拖移继续进行,截至昨晚8时记者发稿时,沉箱距离水晶宫已不过百米左右。
候上岸期间每天喷沉箱4次
昨晚,负责此次“南海Ⅰ号”整体打捞水下考古研究的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主任魏峻告诉记者,沉箱出水已经有好几天了,为了确保箱内古船和文物安全,目前随箱安排4名考古人员监控沉箱变化,每天4次对沉箱进行海水喷淋,确保沉船始终处于饱和水状态。
今日进馆后,将使用馆内专用喷淋设备对沉箱进行保湿,以后根据原定计划封闭水晶宫,注入海水进行保护。
本版撰文
时报特派记者 胡非非
本版摄影
时报特派记者 何 建
上一篇
甜叶菊绿原酸类成分稳定性研究(一)
下一篇
筹得善款破230万元!新会陈皮慈善拍卖温暖“6·30”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