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辆小车开进村 走进停有四五辆小车的干完农活楼房内,一个茶叶生产车间展现眼前。开车 户主名叫赖万久,去旅今年40岁。干完农活 “我是开车村里第一个买车的人。”赖万久回忆当时,去旅颇有些豪情。干完农活 上世纪90年代末,开车随着名山县茶叶产业的去旅发展,茅河乡万山村也开始发展茶叶。干完农活1998年,开车赖万久开了一家茶叶加工厂。去旅 “收鲜茶,干完农活卖干茶,开车全部都是去旅租别人的车,很不方便。”赖万久说当时他开的小型茶叶加工厂,常常和其他加工厂的老板一起租车收鲜茶,卖干茶。 “一般两三个茶老板一起租一个车,遇到特殊情况很让人心急。” 2002年春节刚过,随着声声鞭炮,赖万久开着村里的第一辆小车回家。 “虽然车只是长安之星,花费3万多元,但全村老少都来看新车,那种感觉很爽。”赖万久自豪地说。 那一天,赖万久摆出宴席,招呼前来祝贺的客人。迎着乡邻羡慕的目光,听着朋友祝福的话语,赖万久高兴了很久。 从此,村里就有了一辆免费的车,有村民要上街,就等赖万久的车。原来和赖万久一起租车的老板,还是和他合伙用车。赖万久不用时,又可以租给周围的老板用。 “村里有什么喜事,比如接亲什么的,都会用到我的车。”赖万久说。 赖万久的邻居说,看到有人买车,心里除了羡慕,更多的还是觉得自己也应该买。 “现在生活好了,有车既方便沟通信息,收售茶叶,又可外出观光旅游。”而与赖万久一起做生意的茶老板们,也在他之后陆续买了小车。 赖万久的茶叶加工厂越做越大,收入也越来越高。2008年下半年,他花费13万元买了一辆商务车。 “如今,买个小车并不是稀奇事了。”话虽如此,当赖万久再次将商务车开进村里时,他觉得“自己又找到了当年那种自豪的感觉。” 54岁老汉也有小车 “过去从来没想过自己会拥有一辆小车,而今天,这已经成了现实。”万山村54岁的村民万启阳坐在车上,手握着方向盘,有些兴奋地说。 万启阳家有8亩茶园,年收入2万余元。每年喂20多头肥猪,收入1万余元。 “我家还扦插茶苗,自2006年开始,单茶苗销售收入每年就在3万元以上。”万启阳细数自己的收入。 “看着村里很多人都有了车子,我也想着应该给自己买辆小车。”万启阳说,他的子女都已经参加了工作,而且近几年也有了存款,于是他有了买车的想法。 2009年,当万启阳把买车的想法说出来后,村民就劝他,说他年龄大了,最好不要学开车。“我开坏了三辆摩托车,还开过三轮车。”万启阳觉得自己有多年的“驾驶经验”,“开小车应该不成问题。” 2009年,春茶采摘完毕后,万启阳走进了某驾驶学校,经过两个多月的学习,万启阳“学会了交通基本规则,掌握了小车驾驶知识,最重要的是拿到驾驶证,可以买车了。” 2009年下半年,在村民们惊奇的目光下,万启阳驾驶着一辆价值5万余元的夏利车回了家。 车开回家后,万启阳明显感觉“事情多了起来”,原来到县城里或是到成都觉得很远,现在有了车,“想去就去,想耍多长时间就耍多长时间。” “我这车也只算是代步车,不出去时就放在家里。”万启阳只是万山村的普通村民,他与那些办企业的乡亲不同,他买车“只是图个方便。” “作为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村民,依靠勤劳致富,并享受着劳动成果,这是国家政策让农民得实惠的真实写照。”万启阳说。 小车,已经成了万山村茶叶老板和村民生活的一部分。 “如果村里有人办喜宴,不需要外地租车,村里的车就可以免费使用。”万山村党支部书记陈争强说,上半年,他带着村里的党员去参观其它县的新农村建设,有十八辆车一起去,“我带的是一个车队呀,当我们说是来自一个村时,那个县里的领导都很惊讶。” “小车村”的形成之路 在万山村2组的村民聚集点,崭新的楼房外偶尔停着一辆奥托车。往前走,一排民居外停放着四五辆小轿车。 “车辆大多都开出去了,留在家里的也关在卷帘门内。”同行的陈争强解释说。 该村2组易方国将卷帘门打开,一辆长安之星呈现眼前,虽然车身上沾了些泥土,但看得出是新车。 “这车是去年才买的。像我这样买车的人多的是。”易方国指着附近的楼房说:“这里连成一片的民居里,拉开卷帘门,里面都停有小车。” “单这个组,就有十多辆小车。”陈争强说,“有的已经买第二辆小车了。” “去年年底,村里共有80多辆小车。”陈争强说,去年汽车下乡政策实施时,他对村里的小车进行了统计,“有120余人拥有小车驾驶证,有20余人准备今年买车。今年年底,我们村就能达到100余辆小车。” 作为雅安市的一个普通村庄,为何能成为一个拥有近百辆小车的“小车村”。 “这得益于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成果,得益于村里茶叶产业的发展。”陈争强说。 2000年,名山县茅河乡万山村的茶叶种植已成规模,茶叶企业也在村里安家落户。2004年,茶农们扦插茶苗,各处的村民都前来购买茶苗,村民们收入翻番。 万山村已经达到户户通水泥路,家家用沼气,集中居民点还通了光纤。去年,万山村人均年纯收入是5866元。据村民们估计,这个数字其实可以更高。 陈争强道出了万山村这两年的发展规划,该村以茶叶、苗木、生猪和旅游四大产业为支柱,到2012年,人均纯收将达到1万余元,新居建设要达95%以上,全村绿化要达95%,50%的农户要拥有电脑,60%的农户要有小车。 “也就是说,2012年,我们村至少有200辆小车,那时才是真正的小车村。”陈争强对这个发展规划很有信心。 在路边上的民居里,十多位村民正忙着剪茶叶枝条,田里,茶农们正忙着扦插这些刚剪下来的枝条,枝条存活后,将成为新的茶苗,也意味着新的收入。 记者黄伟
上一篇
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术后化疗疗程数有望减少
下一篇
加沙民眾被迫多次撤離尋找「安全區」 生存困境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