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在個人的麼讀臉書上發起了一個實驗,起了個收集臉書上好友對於讀和考研究所的研究想法。
因為自己身為研究生,所尋失周遭的找迷自己職場自己追求同學們不時都會討論到「為什麼會想讀研究所?」這類的問題。
「研究所這條路不知道還要走多久。掏空」一位朋友正感嘆年紀已不小,更好身邊各個朋友事業好像都有點成就,麼讀從他的研究話語裡聽得出心裡的徬徨。另一位工作過後選擇再進修的所尋失朋友感嘆:「我好像比較適合學術環境,至少比起職場惡鬥來的找迷自己職場自己追求輕鬆許多」、「當初我失戀了,掏空考研的更好選擇讓我更有動力找到自己」這些都是真人真事,從我身邊朋友聽來的麼讀。
可見有些人讀研究所並不完全為了追求更好的研究知識環境,或對於研究工作有興趣,所尋失或許背後有著他人不知道的故事。於是我發起了這項小計畫,想收集更多人對於讀和考研究所的想法。在收到參與者的故事之後,內容大致上可以分成「尋找迷失的自己」、「職場掏空了自己」以及「追求更好的自己」三大類做整理。這三大類型的人,最後決定要讓自己成為了研究所裡的研究生。
感謝先說在前面,發起這項私人小企劃真心感謝所有參與的人,你們的故事篇篇精彩,值得被更多人看見。
一、尋找迷失的自己
無論是在感情上的迷失,還是人生旅途的不順,研究所這個單純的學術殿堂似乎能給前來的人一些安慰與方向,彷彿透過潛心的努力與專研知識的成就,能夠讓自己更踏實許多。
希望你一樣是在前往夢想的道路上。
──Marcus
「當初會想考研究所,其實是因為在跟女朋友分手後,失去動力了好一陣子,但也是因為在準備研究所的、2個月中,漸漸找回一些動力,更清楚自己想要什麼。現在的我,希望能夠轉換跑道,並且延伸工作機會到美國。」
沒有藉口了,該出發了。
──Fan
「無聊,沒有短時間內目標,對於所學還有點興趣。」於是Fan報名了研究所考試,就算現在感覺生活上沒有差太多,有興趣的依然有興趣,但多了許多新向度,主要的專長也大轉向了。
透過研究所的洗禮,Fan彷彿比起當初更有方向感了一些。在確定學院裡的體制不是所追求的學習方式之後,Fan給自己一段話:「沒有藉口了,該出發了。」
雖然還沒畢業,但現在已經想休學了。
──蕉
「想知道是不是真的都能心無旁鶩接受自己的選擇」是蕉在研究所期間,一直在思考的事。
蕉在徵文留言裡是最簡潔扼要的一位,簡單地透露當初會選擇研究所的原因,就只是因為考上了,更重要的是,當時自己的父母硬是阻斷了工作機會。
雖然沒透露太多,但似乎在這過程中經歷了無數場的家庭革命。回想這段研究所的日子裡,印象最深刻的是「媽媽的崩潰」,休學這個念頭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在他的腦海裡。
喜歡的人交了男朋友,但男朋友不是我。
──匿名
「想成為知識份子」是當初考研究所的想法。
在徵文問卷暱稱欄中填上「匿名」的匿名先生,簡單的說道他自己當初踏上這條路的原因。然而上了這條路卻發現,論文比他想像中的還要難寫。尤其是當他發現,自己喜歡已久的人交了男朋友,而那男朋友卻不是自己時。「去減肥吧」是他最想跟自己說的一句話。
面試那天很緊張,完全沒想到最後會是榜首。
──KM
對所學的興趣、為了教甄以及父母的期待,KM抱著不太甘願的心情到了研究所考場。那段準備研究所的日子壓力很大,努力趕研究計畫,過程中還不斷發燒,就連面試那天也頻頻緊張,「榜首」這個結果是KM完全沒有想過的。
但身為榜首的他,論文卻比想像中的更難完成,同時也不覺得這個過程是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因此產生了許多痛苦。
就連填寫問卷的當下,KM仍在努力撰寫論文的最後2章。
二、職場掏空了自己
在研究所班上一定不難發現,非應屆升學的同學比起大學時期超出數倍之多,班上年齡超過30歲的大有人在。因為研究所也可以成為工作後的另一個跑道,許多人來到研究所精進自己,也有人為了不再讓職場掏空自己,選擇來到學術界裡充充電。
過年親戚問起的時候,父母還會謊稱我是正職員工。
──瑞
「大學畢業後,求職一直不甚順利,一直都以打工的身份領著基本時薪,沒工作就沒錢的日子過得很提心吊膽。」
「過年親戚問起的時候,父母還會謊稱我是正職員工,畢竟小孩養到頂大畢業居然找不到工作也太丟臉了,大概是這樣的心情吧。」
因為男友一句鼓勵的話,一陣腦熱就去報考研究所了,但進到研究所才發現好像又是給自己添了另一樁麻煩。人際關係、經濟、學習與研究進度都讓人很煩惱。看到身旁朋友的人生進度飛快,有的考上正式老師,有的被公司提拔升職,三不五時被某某人結婚生子的訊息轟炸,真是備感焦慮。
但真的很感謝父母的經濟支援,和男友一切的支持。現在只希望在寫完論文的同時也考上國考。
不管以後就職或讀博,別中途放棄就行。
──東部小王子
「只是想逃避職場的不順利,滿足大學時對傳播學院的憧憬,所以就一股腦地報名了。」
經過職場的不順利加上還有一點對學生時期的憧憬,就算能夠重新來過,還是會繼續踏上研究所這條路,但現在想想,如果真的要讀研究所的話,也可能會選擇理工相關的科系。
還好在讀研究所的日子中,有昔日大學朋友一起陪伴,閒下來時一起打個電動,學習知識很快樂。不過進了研究所卻被產出所擊倒,寫論文真的煞費苦心。
職場掏空了我。
──Pei
「進入職場4年後,覺得自己已經被掏空,需要再充實。」
於是Pei換了一個專業,考取了研究所。本來以為新轉換的科系,求職的路看起來更廣,但卻發現自己在這新領域只是個新人,也沒有特別加分,反而因為有多年工作經驗而綁手綁腳。進入職場多年的Pei在新生入學沒多久,發現身旁應屆的同學各個都忙著找實習及面試,壓力不知不覺的產生。所幸現在論文已經開始在寫了。
三、追求更好的自己
研究所無非是個精緻知識系統的訓練,比起大學通才的教育,在研究所裡訓練的邏輯思考和研究方法,不僅在學術上能夠發揮,更能從過程中發現更不一樣的自我,以及改變人生態度。也因此,多數人抱著追求更好的自己,前來報考研究所,這類也是本次企劃裡收到最多迴響的類別。
自從我踏入職場之後,一點都不後悔當初讀碩的決定。
──Nini
「本來以為可以多方涉獵,但進碩班之後才發現每堂課loading都很重。」
因為想從事傳播領域相關的工作,當時的Nini毅然決然的走上研究所這條路。第一次深深體會到碩班的壓力就是在期末週,挑燈夜戰的Nini,不知到底為了專題論文,已經連續看了幾天的日出。
所擁有的會阻擾自己,趁年輕多做嘗試。
──比利
「因為瞭解理工科在台灣就業的遊戲規則,就是學歷決定大部分的機會。」
比利在仔細思考和看遍所屬專業的就業市場後,順利考取了研究所。
「求學過程中不論做研究還是就業面試,都和當初的想法沒有太大的差異。」
還沒畢業的比利,就已經拿到令人羨慕的工作機會與薪水,成為了準科技新貴。然而,卻也時常提醒自己,別被現在所擁有的阻擾真正想要的,希望還能趁年輕再多嘗試自己想做的事情。
把握當下,隨心所嚮。
──台灣阿誠
「希望透過研究所習得更多專業技能」是阿誠當初選擇進入研究所的初衷,但在考取研究所後,又認為這應該是人生旅途上,最後一次以「學生」的身份面對這個社會了,導致耗費了許多時間不在課業上。
取而代之的,與所上的新同學一起準備表演,同學之間熟絡的時光,變成阿誠最難忘的回憶。
沒想到自己竟然能把論文寫完。
──Lin
「大學科系不是自己的理想,因此決定轉換跑道考研究所。現在反而覺得早點進職場還是很重要的一件事,研究所一定要是真心想讀的科系再讀。」
現在回頭想那段讀研究所的日子,腦海裡只浮現出,自己每天在圖書館認真的身影。
錯沒關係,能改正就好。
──Ai
「當初是為了能學到系統化學習與研究方法,加強在資料分析上。但現在回頭看看發現,如果可以,想等到28歲時再讀。」
曾經當過超低薪的教學助理,雖然學到各種研究方法與建立很多人脈關係,但時常萌生出好像被壓搾的心態。此時的Ai,剛在對岸找到工作,趁著今年年假返台休假中。
工作讓我成長受限。
──Lai
「進到業界後發現成長受限,有一種疲乏的感覺吧,剛好也找到自己想念的領域,也想累積點人脈,就決定考研究所。」
想研究行銷領域背後粉絲的行為與心理,Lai爽快的辭掉了工作,淨身無薪的投入準備考研的漫長過程。
Lai大學念的是中文系,這學歷對她來說沒辦法給予太多幫助,於是報考了研究所,因為她知道這是非走不可的唯一選擇,
擇你所愛,愛你所擇,每個人的人生旅途不同,選擇的境遇也不一樣。在現今凡事都講求效率的社會裡,研究生涯對於許多人來說,在時間成本上是種無形的負擔,大學畢業直接入職的人數也越來越多。但一味的讓自己快速進入競爭的環境,是否也會在這過程中影響自我的判斷與價值觀?
再次感謝每位願意分享自己的參與者,也祝各位研究生在論文的道路上,堅持到最後一刻。
本文經Ray Wang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