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

《八尺門的辯護人》:在多語族群混居的台灣,語言使用的本身就是權力階級的展現

文:楊晴翔律師

終於看完了《八尺門的尺門辯護人》的劇集,這是辯多語的台的展一部議題探討的深度不影響劇情的流暢的作品,且對話引人深思、護人混居角色刻劃成功,族群且觀眾反映很好,灣語恭喜唐福睿律師/導演/編劇/原著作者。言使用

對照也看完了原著小說,本身我來說一下幾點想法。權力

關於死刑的階級議題,在兩人權公約內國法化後,尺門本來以為台灣大概會走向 「死刑存在,辯多語的台的展但僅只在極少數無爭議、護人混居情節最重大的族群嚴重犯行才會被判死刑」的狀態,這不啻是灣語為了迎合大部分民意,而象徵性沒有廢死,言使用但實務上少宣告,成為一個三權互丟燙手山芋跟民意妥協的狀態,雖然支持廢死者一定不會滿意。

但《八尺門的辯護人》用一個權力架構萬般不對稱卻很合理的故事,訴說了越過殺人之門那基於義憤、似乎短暫的心神喪失的過程,其中牽涉產業利益糾葛、造成連翻譯都是根本問題,最後還在責任年齡上都有所爭議的故事,讓人快要懷疑,這離奇是否司法之日常。如此這般,也把上頭我寫的「無爭議、情節最重大」這幾個字拉出底線、畫了大大的問號。看完此劇,恐怕已沒有人知道世上是否存在所謂「無爭議、情節最重大」的案件了。

(以下有雷,請斟酌服用)

法務部長陳令秋(潘儀君飾)在最後,表示了在體制內推動死刑的廢除無法一步登天,說出令人毛骨悚然的「不殺,就不能阻止繼續殺;如果必須要殺,就要殺在最好的時刻」這幾句話,是全片除了海濱命案過程與結果外,最大的伏筆。這段伏筆跟之後帶出的公投結果,轉折非常的精彩,更強化了小說裡部長對府院黨團「反將一軍」的感覺。也令人想到「想當那條漁夫得到肥美的鮪魚,但到最後,我們其實只是那條鯖魚,被人作餌」的那段反諷。

語言的運用就是權力的展現

還有一段,影劇的呈現,也比小說還深刻許多的,就是最後佟寶駒自己也成了被告,但在偵查庭中,全程故意使用檢察官聽不懂的阿美族語,進行他「有聲」的不合作抗爭。其實,全片都在告訴我們一件事:只要一個土地上存在不同語言的族群,語言使用的本身就是權力階級的展現,場域的權力者才能夠掌握、決定、規範,要用誰的語言。

而法律的文字用語,有時邏輯深奧、晦澀難懂,懂法的人對一般人來說,也是掌握一種特殊語言的權力。佟寶駒的辯護意旨說著:「一個人要有多幸運,才能像諸位一樣,坐在舒服的位置上,認定這世界十分溫柔,而我們擁有絕對的權力,對罪犯殘忍?」

在船上,阿布是外國人,還是使用爪哇最少數的方言——東爪哇語,身為船工的他,被剝奪了身分、財產,這又是本片帶出的漁工人權議題;但走入法庭裡,阿布的語言還是困難重重地難以傳達給審判者,用來定他死刑的,仍然是他無法理解的語言,連最後的陳述都無法翻案。佟寶駒的應訊,拒絕使用漢語,是因爲他痛苦地目睹錯誤的判決在他手中溜走、憤恨地發現陳令秋利用了他跟這個案子明知而殺,他對著牢房無力地嘶吼,最後只能使用他的族語,表達對權力的抗議、也拒絕被體制同化。

外籍移工、少數族群受壓迫處境的相互參見

外籍移工與原住民,在社會權力的邊陲,其實是類似的地位。佟寶駒的父親,是犯下殺人罪的原住民,跟阿布的處境類似;對照原著參考的鄒族青年湯英伸,殺死雇主和其家人的死刑案,是三位一體的架構。佟寶駒的名稱,據導演透露,正是由湯英伸案的辯護人董良駿的名字所發想。

對司法體系的沈重批判

這部作品中對司法官的描繪可以說很不討喜。年輕的學習司法官(晉平的女友)因為妒忌心,竟然向船老大提供情報;晉平的爸爸,最高法院的法官,與其資深同儕們,為了私人因素,竟然隻手遮天地操弄分案,且無所不用其極地,要跳過言詞辯論而將死刑定讞,都是對司法審判中權力職掌者的深沉的警惕。

佟寶駒最後要連晉平不要讓記者拍到,要他去參加司法官受訓,不惜用巴掌打醒他,要他不能只留在體制外反抗,而是要進入體制後「拒絕同化」。但其實,若其當上司法官,或許才會了解過程中有多少考核升遷的現實考量,或許已無法反問拒絕同化的理想還在,早已身在遭同化的巨塔當中。

最後,這是一部編、導、演都很優異的台劇,不要錯過,推薦給大家。

本文經家事法官沒告訴你的事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原標題:八尺門的辯護人・影集觀後感

延伸閱讀

  • 【專訪】《八尺門的辯護人》作者唐福睿:三十多年什麼都沒改變,對殺戮的執著依舊炙熱而濃烈
  • 《八尺門的辯護人》故事的真相:發生在2016年的「和春61號」事件是怎麼回事?
  • 《八尺門的辯護人》:公設辯護人跟律師有何不同?為何需要這個制度?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