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劉庭妤《後少女時代》:老爸傳授女兒開車技術的成功,來自他堅實的心臟

文:劉庭妤

〈車之道〉

開車上路,劉庭老爸不過三個月的妤後時間。馬路是少女時代實人性的戰場,所有性格裡的傳授缺失,壓抑的女兒情緒裂口,有了金屬殼罩住後,開車全一五一十顯露。技術脾氣暴躁的功來從油門加速的時距、跟車的自堅緊密,可略知一二;自視高人一等的心臟由汽車的品牌、超車的劉庭老爸次數多寡,也可以輕易洞悉。妤後每位車主只要一坐上駕駛座,少女時代實就毫無遮掩地將現代社會的傳授煩躁、快速,女兒日常生活的不耐和易怒,流水一般嘩啦啦全流洩出來,像是壓得不夠緊實的米飯,從豆皮壽司的皮裡一點一點掉落。

這種險惡的幽微戰場,是無法容忍一名新手駕駛的愚鈍與猶疑的。

每當我過彎稍一減速,或在路口遲疑徘徊,後方馬上喇叭聲激烈,像掐著頸子責怪你對交通成規的生澀理解,不是早該決定路線和方線了嗎,怎麼到了此刻還畏畏縮縮,躊躇不前,阻礙了群眾通路,三寶當得這樣難看。不知是出自新手的稚嫩、經驗缺乏,還是天生的三寶潛質,每次開往台北忠孝橋上時,總無法順利悠游於車與車的段落,迅速轉換車道,以致於自己總是待在最左側的車道,下橋後不得不跟著左轉車輛一齊轉彎。因而,無論旅途遠近,自己的車子總會宿命式地開往市民高架橋下,亙古的命運,不散的纏人冤魂,真正算起來,在這短短三個月的開車生涯裡,大抵都在市民高架橋底下度過。

縱使如此,在與市民高架這段斬不斷的孽緣當中,我還是懞懞懂懂地在努力摸索自身與群車的關係,像是Bauman所說的,液態社會的情感網絡裡,為自己定錨,找尋更好的人車相處之道;比如更篤實地相信後照鏡、側視鏡所構築出來的鏡像虛幻視覺、更勇敢地拉近車身與外物的距離、更利索地如一尾游魚,憋氣潛入車身與車身的微妙空隙。大概在豺狼虎豹間,自身還是要謙卑地從一隻安馴小羊,逐漸進化,再躋身列入虎豹之位,從後頭不安分地叭著前面那頭小羊,從容地展現社會化後的優秀成果,才算是真正學會開車吧。

我的開車技術,是從老爸那襲來的。

作為一門現代人必備的技藝之一,人們的開車史,不知和我有沒有差異。

老爸這個中年大叔的歐吉桑窗口,倒是蒐集不少父傳子的有趣軼事,尤其是父親與女兒的版本,大部分的父親,總是在開車的故事中,展現難得的寬容與勇氣,與一般中年大叔的情色笑話,有著意義上完全不同的程度差距。他們的手總是共同握著副駕把手,掌心汗如雨下,剉得要命卻要故作從容,面帶微笑鼓勵掌握自身生殺大權的女兒。有的時候,還要拋下男性自尊,失控地高聲提醒,既怕太大聲嚇著駕駛,卻又怕不夠大聲,不夠嚇著駕駛,總是兩難,像他們一直以來與兒女相處的裂隙,怎麼做,總是有缺失。

據老爸的口述版本,他自身傳授開車技術的成功,來自他堅實的心臟。夠大膽讓女兒嘗試,在交通網絡中橫衝直撞,展現非凡的過人勇氣。

然而,據我的版本來說,大多的時候都是他大驚小怪,明明距離意外發生還有千里遠,他總是像過於敏感的倒車雷達,在三百公尺之外就吱吱作響,太監比他老子還急,當事者怡然自得,只有他一身冷汗。有時我想,是我溫水煮青蛙,在災難來臨前仍渾然未覺,還是他神經過敏,留有女兒開車創傷症候群,在我將他的轎車撞出幾道刮痕,以及將他六萬塊側視鏡差點撞飛之後,對於所有可能到來的災禍,總是惴惴不安。

除了這兩種不同版本的歷史詮釋之爭外,基本上,我開車應沒太大問題。

也是經歷幾次老爸所說的,驚心動魄的事件之後,我的開車技術應該有他口中所謂的,進步神速,他也逐漸寬鬆下緊張的心情,開啟身為一名父親,在副駕駛座上得意自拍的安心模式。某次,等紅燈時,他手機鏡頭轉內自拍,留下一張我一手扶握方向盤,一手對鏡頭比耶的照片,發上家族LINE群組後,獲得眾多親戚們的驚異和讚嘆,舅舅說,單手開車是頭文字才會出現的神技啊,不久後我回答,你不知道,後頭還載了幾箱豆腐,一塊也沒破呢。

諸如此類,日常開車瑣事。老爸駕訓班的獨門教授課程,至此算告一段落。

老爸不坐在副駕後,我自己開始累積更豐富的駕駛經驗,在群車鼓譟間安身立命、自求多福,每次過彎時,總想起老爸說,我的迴轉半徑總是太大,這長久以來的老問題。那時我想,開車的習慣,和自身待人處事竟不謀而合,表現出過分的客套和有禮,完全一副菜鳥的軟嫩和卑微,與人相處時,總是過頭地維持分寸,拘謹地連手臂也不敢輕易揮動,流了滿身汗水。開車也是,畏懼著挨近可能產生的摩擦撞傷,遲遲不敢輕易繳械,面子像包裹著厚厚一層錫箔紙,深怕只要稍一掀開,經冷空氣吹拂,裡頭的什麼就會一瞬間化去、冷卻,也不知真正懼怕的是什麼。

生活和開車一樣,都是在磨難中逐步練習而更加熟稔的吧。

某次因為研究需求,冒昧地約了知名的策展人臨時訪談,一個人開車前往天母赴約。那日天氣陰沉,風雨欲來,我找了路邊的停車位,費了一番功夫停進去後,關門下車,戰戰兢兢走到約定地點。

策展人是個氣質非凡的女性,身著半袖襯衫,一頭長髮披肩,露出渾圓的額頭。她認真又凌厲地和我說起展覽的諸多細節,從她清晰、有條不紊的邏輯梳理和口條中,可以看出她批判的力道、知識分子的溫柔,和身為一名特殊能動者的憂心與焦慮。訪談的過程中,我數度語塞,老是鬼打牆問了同樣問題,或者在該藉著訪談對象所言,順水推舟持續問下去之時,無法管住出錯的嘴,摸不著頭緒走向完全錯誤的方向,才過沒幾分鐘,我就緊張地腋下全濕,整個人像被抹了油滑的肥皂,在滑溜的處境中無法適切坐落自身,搞笑又滑稽拚命點頭,眼神游移不知該如何接話,身體如脫韁野馬,越努力想控制越無法無天。

尤其在長輩面前,自身彷彿就被啟動了好幾層的防禦裝置,僵硬的笑容、不協調的肢體、愚拙的問話和應對,都承載著過頭的束縛,就像我的過彎,總無法適時地挨近、抓對距離,使用了許多不必要的空間幅度,反而是另一種危險。直到訪談的最後,策展人愣愣地停頓,突然說了一句:「你也不必這麼客氣。」悠悠地喝一口水,我才暫時冷靜下來,故作鎮定端起咖啡,咕嚕咕嚕地強灌。訪談算是順利結束。但該怎麼說,有種說不上來的遺憾和失落。

開車回去的路上,鬱悶許久的天空下起毛毛雨,我疲憊又軟弱地換檔、打方向燈、轉動方向盤,腦裡不斷回顧著訪談時刻,盤算著該怎麼做會更好,怎麼樣才可以處世一派從容,懂得暗藏的規章,流暢地行駛,帶領自己順利前往嚮往之地。這麼想著時,卻免不了灰頭土臉,只突兀地想起,策展人纖長的手,像極了幼時學鋼琴的老師,她們同樣散發出外省第二代女性的奇異氣質,不論口音,雍容的氣度和收放自如的情緒管理,都是某些特定的中年女青,才會散發出來的共同特徵。

以開車來比喻的話,這種女性們,大概都能幹練地操持駕駛設備吧。

溫柔地禮讓新手駕駛,卻又能在行進的車道上魄力地深踩油門。煞車與油門,順暢地切換,完全不讓乘客感到絲毫不適,怕被震得頭昏腦脹。在紅燈與綠燈的起落之間,悠然提起,輕鬆放下,就像鋼琴老師訓練有素的雙手一樣,手肘的擺放,手腕位置的上下,手指抬幅的輕重,皆散發出成熟穩重的瀟灑態度,令人嚮往。

這麼說起來,這種特定的陰性駕駛書寫,真吸引人。

不同於老爸的風格,開車硬派,總要攀抓綠燈尾,生猛爆裂的加速,憑藉著多年經驗和高度敏感,有本事和來車比拼。這些女性們帶給我另一種處世視野,不那麼陽剛,卻又散發著十足陽剛氣味,我腦裡飛快地翻閱起曾遇過的人們,感覺開車的隱喻和人的脾氣、馬路和社會網絡,關係又近了一些。大概汽車是都市社會的完美象徵吧,待在自身的鋼鐵舒適圈裡,在馬路上養成自成一格的混世氣魄,說起來其實也是拿著性命,勉勵地於路途中前行,像日常的磨難,大多時候也是持著命在操持,是平凡無奇的消耗,不具戲劇性的危機。

開車這件事,我得努力學著。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後少女時代》,釀出版

作者:劉庭妤

  • momo網路書店
  • Readmoo讀墨電子書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人間最爆笑的少女喜劇,熱烈演出中!

「這應該就是大人的滋味吧,在執念與斷捨之間,在美食與狗屎之間。」

本書收錄作者五年間的散文創作,宰殺生活各種小不幸,磋磨成怪聲怪調的日常哲理,這是「偽」少女對體制的小小抵抗,也是一帖不成敬意的處世良方。

本書特色

  • 「後少女」,處於少女與非少女間的尷尬年歲,精神思想還有些忸怩,身體卻得逐漸深入張牙舞爪的世界
  • 在悲劇中搬演喜劇,在狼狽中兀自理出一番煞有介事的道理,所有不甘成人的「大人」都是這樣煉成的?
getImage-2Photo Credit: 釀出版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