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知识

【專訪】動畫、VR創作者高逸軍:就像今敏《千年女優》裡說的,我喜歡那個追逐著什麼的自己

文:洪健倫
攝影:汪正翔

高逸軍總說自己相當平凡。專訪者高追逐著什自己

1983年出生的動畫他,清秀五官看不出年齡,創作臉上掛著斯文的逸軍優裡波士頓黑框眼鏡,沿著頜骨的像今喜歡淺淺一層U字落腮山羊鬍,後腦勺紮起一個俐落的敏千麼小馬尾,總是年女那個穿著修身T恤與破牛仔褲,踩著低筒便鞋,專訪者高追逐著什自己低調中透漏著不俗的動畫穿著品味。

人群裡,創作高逸軍將自己藏得很後面。逸軍優裡採訪前兩週,像今喜歡一場在文策院的敏千麼作品測試,現場人們來去,年女那個體驗他獲選坎城市場展的專訪者高追逐著什自己《落難神像》以及最新之作《迷路 Lost》,他就坐在離設備一段距離的會議桌旁,避開眾人目光,默默看著大家。

但高逸軍的作品有著不平凡的潛力。

2010年,他以畢業製作3D動畫短片《抓周》,呈現台灣社會的期待與過度保護如何扼殺了人生的可能性,首作即獲選多個影展,並囊括金穗獎最佳學生作品、台北數位藝術節金獎等,更獲得松菸台灣設計館永久典藏。

他在2018年首次挑戰VR虛擬實境動畫,完成VR360動畫短片《落難神像》。這部反映八〇年代台灣社會盲目崇拜神像與簽賭狂熱現象的故事,一舉入選世界動畫殿堂「薩格雷布國際動畫影展」(ANIMAFEST ZAGREB)國際競賽單元。製作中的互動式VR動畫「VR罪系列」,也獲選於鹿特丹影展(IFFR)的VR Days、安錫動畫市場展(Mifa Pitches)等產業平台提案。

美術班畢業的今敏迷

採訪當天,高逸軍或許是第一次對採訪者談論自己,他有著幾分不自在,一直壓低嗓門,但講到興奮之處會不經意提高音量,洩漏了他的心情;T恤上是《銀翼殺手2049》的經典劇照,則透露了他內心對科幻、超現實題材的著迷。

採訪伊始,高逸軍話頭還沒起,先翻起日本動畫導演今敏的最後一部長篇漫畫《Opus》,畫面中出現與VR頭戴顯示器一模一樣的「傳思眼鏡」;接著他又翻開今敏的出道科幻作《虜》,說:「這是1984年,今敏那時就已經有母體的概念,比《攻殼機動隊》、《駭客任務》都還要早。」

喜歡看漫畫與動畫的他,也著迷於今敏對科技與人性、現實與虛擬世界的想像,欣賞今敏對數位科技的尖銳批判。對已經製作過VR作品的高逸軍而言,忍不住想知道,如果早逝的今敏仍健在,將如何運用這個新媒材?

「他應該也會用這個媒體做很多很厲害的東西吧,可能會同時喜歡這個媒體,又嘲諷這個媒體。」高逸軍篤定地繼續說,今敏曾經在《千年女優》DVD收錄的訪談中提到,自己從《藍色恐懼》開始,就覺得電影不是用看的,是用身體來體會,「他應該就是很想用VR創作」。

1661499647448Photo Credit: 文策院提供
高逸軍

方才神采飛揚地分享今敏,但一談起成為創作者的歷程,高逸軍臉上的神情頓時平靜下來。他對自己的過去著墨甚少,曾受過古典美術訓練,再轉入設計,最後走上動畫與CG特效之路。當問起他這一路轉折,高逸軍先是淺淺一笑,反問:「你想聽到什麼『有意思』的?」

高逸軍是道地的萬華人,父母都是復興美工畢業,也因此,從小喜歡畫畫的他,國高中都選擇唸美術班。「但美術班有三種學生。一種是功課很好,被安排來拚升學率的,第二種人是美術超強,第三種則是學科、術科能力都一般,」高逸軍說,「我可能剛好就是一般一般的這種人。」

儘管是美術班,在聯招時代的高中三年,高逸軍仍得為大學聯考準備,「導師會一直問我們想選填什麼志願,我沒有特別的想法,落點在哪裡就去念哪裡。」他只知道自己無意當老師,選項就只剩下藝術與設計相關科系。

榜單揭曉,高逸軍考到台藝大工藝設計系,將陶藝、木工、金工都學了一輪,研究所卻轉攻3D動畫。談起當時的氛圍,「考研究所大約是2005年,《玩具總動員》上映近10年,動畫創作的世代正在從2D轉換到3D。」為了考研究所,他以原本的美術基礎,再學習CG技術知識,擦邊球考進台藝大多媒體動畫藝術研究所。

前兩年,高逸軍花了許多心力熟悉媒材的轉換,2010年,畢製作品《抓周》出爐,往後帶著他一路在各動畫、影視與科技藝術競賽裡,從台灣頭贏到台灣尾,但並沒有促成他踏上創作之路。面對生計,他和多數電腦動畫工作者一樣,選擇在幕後從事影視 CG 特效的接案工作。談起箇中原因,高逸軍說:

「那只是我的第二部作品,很多東西都不知道人家為什麼覺得好,就沒有勇氣持續創作。」

但高逸軍對CG特效也有愛。一方面,他喜歡設計工作從無到有的過程,另一方面則是「CG的超現實,讓我可以把想像化為真實。」例如他為研究所同學林世勇操刀CG動畫與特效的《BBS鄉民的正義》(2012),就是令他印象最深刻的例子。此外,CG領域機會的廣告案,也是得以讓他天馬行空發揮超現實想像力的舞台。

1661499721857Photo Credit: 文策院提供

生活中尋找自己的聲音

儘管從《抓周》到《落難神像》發表的八年間,高逸軍沒有再推出原創動畫作品,但他的創作慾一直都在。他一邊工作,一邊物色出手的創作素材。

2014年,他發表漫畫創作《天上聖母【第一卷:回鑾日】》。高逸軍一邊翻著筆觸細膩的電繪圖稿,一邊仍不滿意地說,不論畫功或故事都有尚待改進之處。從《天上聖母》到《落難神像》的這個階段,是他成為獨當一面創作者的關鍵。

「最初,我很有意識地從身邊環境與文化,去找屬於華人的題材與記憶。」做為一名台灣動漫創作者,首要的挑戰便是找到自己的聲音。高逸軍表示:「我們一直都在看美國、日本的動畫作品,就算是華人的動畫題材,永遠都是《西遊記》、《三國演義》,我就想,難道無法從台灣找到很厲害的元素嗎?所以我中間跑去畫《媽祖》,就是在想千里眼、順風耳,這不是很炫嗎?」

高逸軍認為,台灣文化仍有許多可著墨之處,「只是我的功力還不足,也許畫得沒那麼好看、故事沒有那麼精彩,但就是慢慢累積。」刻意尋找台灣文化符碼的高逸軍,對文化元素如何表現,也有自己的觀察。

「可能因為我們對自己、對自己的文化沒那麼有自信。如果你有信心,可能就會再放一點。」

「像我現在就希望再放掉一點,不要再把那麼表面的文化元素放進來,」高逸軍說:「你想表現文化,可以講的東西很多:人的潛意識或生活的底蘊,都和文化息息相關,不一定要這麼具象的宮廟文化或習俗,才代表台灣文化。」

1661499761068Photo Credit: 文策院提供

《落難神像》:主客觀的視角轉換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