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

德國紅十字會講英文

香港紅十字會近年有些令人爭議的德國事,包括在去年社會事件中被指沒有盡力救助港人。紅字會講而德國杜塞杜夫紅十字會(簡稱 DRK),英文亦因其雜誌使用英語名稱,德國而與一些網民有所爭拗。紅字會講

杜塞杜夫紅十字會的英文期刊名為《Teamspirit Family》(團隊精神家庭)。這名稱被網民發現,德國貼上專指正媒體錯處的紅字會講專頁《拯救德文》。這專頁一向反對德文使用大量英文借詞。英文專頁編輯於是德國嘲弄一下紅十字會,標註了他們說:「Kamm tu wehr de Dieh Ahr Kejh is! Ändschoi de gudd We-Feeling!」(Come to where the DRK is! Enjoy the good we-feeling!) 。紅字會講這句正是英文模仿德文口音的英文語句。

紅十字會的德國編輯看到,便留言還擊說:「謝謝你們支持我們聘請新的紅字會講護理員。但我們喜歡原本的英文標題,多於你們的那句。我們會繼續沿用《Teamspirit》一名。We wish you a good time。」有網民亦認同說:語言經常進化和發展,對其態度不應太狹隘。

同時,亦有網民貼出紅十字會另一則告示,裏面亦有使用英文。而紅十字會則在下面回應,這是他們支持多元化的象徵。

一種語言應該使用多少的借詞,從來都是見仁見智的問題。有人認為語言應保持純正,有人卻認為使用借詞可以豐富語言。事實上,歐洲的語言都有源自其他語言的用詞,例如許多德文詞語都有拉丁文或法文的字根,並不純粹來自日耳曼語系。

而在16至17世紀的英國,亦有對語言保持純正的爭論,稱為「墨水壺之爭」。墨水壺是當年學者用來寫作的工具,後來被人用作為形容吹毛求疵的作家之貶稱。那時,英文已取代法文,成為拉丁文外學術上最常用的語言。但英文內仍流行超過一萬個從外語借來的學術詞彙。這些詞彙被稱作「墨水壺詞語」,就是指其裝高深。有些學者認為英文不應再使用其他語言的借詞,尤其是古典文學而來的借詞,因為明白這些借詞需要文學知識。這些純正主義者也自創了一些從古英文字根而來的字,來取代那些被視為不純正的借詞。一時間,英文有許多不同的字詞,表達同一意思。這爭議間接促成了英文字典的興起。因為這爭議令學者審視英文的辭匯,那些字可以融入英文,那些不被採納。

到了今天,英文取代了拉丁文,成為世上影響力最大的語言。在德文內,當然亦有許多英文借詞。一些德國人視使用英文為多元的象徵,但反對者則覺得德文內已有的字詞,根本無須借用英文。這件紅十字會的小風波,就是這爭論的好例子了。

本文獲授權轉載,題目由編輯稍作修改,原文可見於作者Facebook。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Alex
核稿編輯:Alvin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