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探索

民進黨、國民黨、民眾黨的問題是和社會脫節日益嚴重,只能依靠短期話題炒作選票

文:沈有忠(東海大學政治學系教授,民進民黨民眾亞洲政經與和平交流協會理事長)

2022年地方選舉後,黨國黨由於選情大不如預期,問題執政的和社會脫民進黨展開所謂的檢討與反省。但最後的節日檢討報告,顯然沒有打動人心,益嚴不只民間批評聲浪不斷,重只作選在後續台北市第三選區的靠短補選也繼續敗選。雖然許多分析認為吳怡農是期話「惜敗」,但不可諱言的題炒,觀察整個大環境的民進民黨民眾氣氛,民進黨的黨國黨政黨支持度跌勢恐怕尚未見底。

對國民黨來說,問題聲勢在選後看似一片大好,和社會脫但仔細觀察地方選舉以及補選的節日得票數,也未見明顯成長。在這樣的情況下,國民黨台北市補選與小內閣人事的爭議,加上2024年大選在黨內已經聞到的煙硝味,恐怕也會讓國民黨茶壺裡的風暴提前加劇。

以下分別對民進黨、國民黨、民眾黨在這場選舉過後,一直到目前的發展趨勢,討論其暴露出來的問題。

民進黨的檢討仍未到位

首先,對民進黨來說,去年選舉只守住基本盤,選後的檢討雖然提出了一些問題,但沒有真正面對與反省。例如黨中央「自認良好的執政績效」與「基層人民實際感受」存在巨大的落差,該檢討的對象應該是行政院,但選後卻留任行政院院長。

再者,2022年民進黨只有在屏東舉辦初選,其他所有縣市均以徵召方式提名。不僅如此,新竹縣市合併的議題,不止影響了後續新竹市與桃園市的提名策略,甚至引發後續林智堅的風暴。民進黨在新北、桃園、新竹的提名佈局幾乎全部被打亂,在竹竹併的議題上充滿爭議,幾乎就可以預見了這幾個縣市最後的失敗。

選舉過後,蔡總統當晚宣布辭去黨主席,但留任行政院院長,這樣的佈局在黨、政之間的互動,幾乎可以預見將存在矛盾與可能的衝突。過往總統兼任黨主席,雖然在權責上屢屢引發爭議,但始終是我國向來的慣例,也維持黨政同步的政治秩序。此次蔡總統辭去黨主席,卻留任行政院長,甚至在年末召開國安高層會議,並在元旦講話指導後續的施政方針。

賴清德投票後與民眾擊掌Photo Credit: 中央社

蔡賴矛盾無可避免

另一方面,副總統賴清德在沒有挑戰者的情況下,必然接替黨主席,也宣示將推動黨務改革、2024年立委和總統必然舉辦初選。蔡、賴在政務和黨務上的表態,顯示接下來這一年黨、政的領導權將開始出現分離,也凸顯了兩個問題。

其一,總統以國安處理內政,顯然沒有放權的跡象,國安會議處理的應該是外交、國防、兩岸或是重大變故。在選後用國安會決定未來執政方針,且皆為內政、民生等議題,顯示蔡總統對行政院改組的議題相對被動。即使改組,若如坊間盛傳由前副總統陳建仁組閣,也是顯示蔡總統將繼續領導行政權。

其二,蔡總統辭去黨主席後,黨政分離的問題也因為這一次的國安高層會議被凸顯出來。賴清德如果要以黨主席的身份角逐2024,但未來這一年蔡總統如果繼續透過內閣,甚至國安高層會議來決定施政方向,那麼黨、政的問題,甚至蔡、賴的矛盾,都將無法避免。

再從政黨與社會關係來看,從地方選舉的議題分散,再到目前內閣改組引發的爭議,也凸顯了過去一段時間以來,民進黨和社會多元團體、運動團體脫節的情況越來越嚴重。以公民權修憲為例,民間許多團體對於公民權的修憲抱持期待,但民進黨在選舉期間沒有和社會團體分進合擊,選後更沒有對此一議題檢討,或是提出未來的對策,顯然只把公民權修憲議題當成選舉動員的工具。

國民黨對於修憲只有口號、不見動員,但民進黨身為執政黨,未見與社會力的結合,沒有正視此次修憲契機,同樣要對修憲的失敗負起一部分責任。其他像是環境與能源、青年政策、轉型正義…等議題,都有類似的狀況,和年輕世代的期待,落差越來越大。

小結來說,民進黨需要大破大立,才能重新贏得民心,才能再次成為年輕世代願意相信的政黨。民進黨在疫情期間,以前期的防疫績效為主軸、加上外交的突破,在2020至2022期間,讓「蔡蘇共治」的聲望始終居於高點。但一場選舉揭露出對於權力的傲慢。緊抓提名權、數字治國不接地氣、選舉主軸雜亂無章、與社會團體脫節、甚至在選後檢討仍未見對「蔡蘇共治」的反省。

在此同時,看似政黨權力交接,實質上總統卻轉換平台,掌握內閣人事並透過國安主導國政。黨、政的混淆甚至可能出現矛盾,都將影響賴清德的接棒,也會影響2024的選舉佈局。

朱立倫出席中華民國婦女總會活動(3)Photo Credit: 中央社

國民黨以仇恨值動員基本盤,但沒拉攏到中間選民

再從國民黨來看,目前的發展似乎又見到2018年的場景。國民黨在2018年地方勝選之後,2020年內部敗在韓國瑜的民粹式選戰,外部則是習近平對台灣與民主的威脅,一來一往逼出蔡英文817萬的歷史高票。

在2022年再次於地方選舉贏得勝選,但政黨的得票只有微幅成長,顯示出此次選舉不能完全解讀為國民黨的成功,甚至主因是民進黨的失敗。兩黨對於中間選民來說,都越來越不具吸引力。國民黨面對中國的威脅,沒有提出能取信於民的保台作法,卻被貼上疑美、親中的標籤。

當前中國對台策略已經相當清晰,「武力恫嚇、非統即獨」,在兩岸的灰色空間越來越小、維持現狀也無法保障和平的局勢下,國民黨沒有能力提出真正能確保「維持和平與主權獨立並存」的兩岸政策。販售戰爭恐懼加上疑美論,這種一廂情願的兩岸政策,最終證明也只能動員出基本盤,不具有擴張選票的效力。

此外,在選舉過程中,國民黨搭配柯文哲全力炒作仇恨值,尤其以陳時中參選的台北市最為顯著。內政主打疫情與疫苗政策,外交則是疑美並催化戰爭威脅,當成呼喚基本盤的魔戒。這樣的選舉策略,基本盤確實被呼喚出來了,但政黨的基本定位也距離中間越來越遠。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