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探索

法國總統自2007年以來無人成功連任,本次大選會以「勒龐驚奇」收場嗎?

文:趙君朔(作者有個雲霄飛車式的法國人生,曾很輕鬆的總統自年進了不太好進的美國學校博士班,以為自己會是來無勒龐華文社會科學界的明日之星,又因為一個烏龍,人成任本更「輕鬆」的功連被踢出來,開始闖盪亞洲江湖,選會到處求人下單,驚奇到目前為止的收場心得是「我32歲以前到底活了什麼?」)

法國總統大選即將於4月24日進行第二輪的決選投票,現任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法國港譯「馬克龍」)是總統自年否能成為2007年來第一位成功連任的總統,還是來無勒龐他的對手國民聯盟的勒龐(Marine Le Pen)會成為第一個代表極右派政黨奪下歐盟第一大國的總統寶座,備受世人矚目。人成任本

雖然根據所有在第一輪投票後所做的功連民調,馬克宏都還是選會維持1%到5%的領先幅度,然而對一個終於成功進行法國某些僵化制度改革,驚奇三月初還被認為穩操勝券,在第一輪投票前的最後十天才開始真正進行大規模競選活動的現任總統來說,會快速陷入有可能丟掉總統寶座的窘境,其背後的原因還是值得深思。

左右主要政黨得票率超低

不論是根據第一輪的投票率數字,或是目前選民所表現出來的情緒來看,第二輪投票應會出現破紀錄的低投票率與無效選票數。

這反映了2002年首次遇到極端意識形態候選人,也就是勒龐女士的父親進入決選,還有2017第二輪投票同樣是馬克宏對決勒龐時,法國選民不分左右組成站到主流候選人背後的「共和國聯合陣線」已難重現,這也可以從主導法國政治的傳統左右兩大黨竟然在第一輪投票中合計只剩將近7%的淒慘得票率可見一斑。

而勒龐得以打破過去兩次參選時支持率都在選前一個月便開始下滑魔咒的關鍵在於她成功地重新設定本次選戰的主軸,強調法國民眾關心程度最高的議題——購買力的下滑。畢竟由供應鏈中斷引發的通膨已經在世界各國肆虐了一段時間,而俄烏戰爭爆發後,歐洲被迫開始進行減低對俄羅斯能源出口的供應,讓這個難題雪上加霜。

因此勒龐半年前就提出要讓每個法國家庭每月多出相當於兩百歐元購買力的訴求就非常有吸引力,這當中包括要把燃料、能源的增值稅稅率由現行的20%降到5.5%,將全國公路國有化來降低通行費,將公營的廣電事業民營化來降低觀眾的特許使用費,以及中產階級家庭若有第二個小孩,每年可得到550歐元的退稅等措施。

從調停俄烏戰爭中抽身回頭奮力競選的馬克宏當然對購買力問題也提出自己的主張,如要建立一個維持天然氣和電力價格的保護機制,還要從今年夏天開始將養老金隨通膨指數調整。問題是雖然馬克宏上任第一年便成功鐵腕推動各項前三任總統都在反彈下便放棄的艱困經濟改革,如開始調整複雜的退休制度、增加勞動市場的彈性讓雇用新人的成本變低等。

Marine Le Pen, France's far-right National Front political party leader, attends a news conference  at the party headquarters in Nanterre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與馬克宏二度競爭的勒龐

但馬克宏力推這些在法國意識形態光譜上被認為很「右」的政策,也讓他被扣上「富人總統」的惡名,更引發了2018年11月開始轟動全球的抗議燃料稅調漲的黃背心暴動。而最近的民調中更有六成多的民眾認為馬克宏的行事風格非常威權,只有兩成多的民眾感覺他重視民生疾苦。

勒龐的政見改得較溫和,以致威脅到馬克宏

相對的,過去總是和排外、激進形象連在一起的勒龐卻慢慢從五年前第二輪辯論時的荒腔走板谷底回升,當年她糟糕的表現,被認為平均辯論每進行一分鐘就丟掉三萬張票。

她去年在電視上說出伊斯蘭教對她而言也就是另一種宗教時,馬克宏所創政黨共和國前進的政治人物憂心地認為她已經成功的進行了蛻變。前天她更是在被詢問時改變說法,表示是否要禁止在公共場所戴上面罩還要經過國會辯論,一改之前說當選後要禁止以維持法國政教分離的世俗傳統。

此外,本次大選在極右派陣營中竄起的另一位候選人,記者出身曾多次因為發表煽動種族仇恨言論被判定有罪的澤穆爾在選戰期間狂打守護法國傳統保守價值等社會文化議題,也讓改打民生議題的勒龐在選民眼中看來相對溫和,這被法國媒體形容為勒龐的「去妖魔化」。

但在選戰策略上進行調整並不代表勒龐已經真正改變,這也就是評論家所憂心的。

如果勒龐真的出人意料地當選法國總統,她還是將法國帶往一個和馬克宏完全相反的方向。如在內政上她會收緊獲得法國籍的條件,在經濟上也不會延續馬克宏路線,往自由市場的路線移動,像是主張退休年齡維持在現在的62歲,而不是馬克宏希望的延後到64或是65歲,以及在環保議題上主張要推進核能發電的比例,而不是馬克龍大力主張的綠能。

她還希望能繞過議會以全國公投的方式,來決定某些政策。

勒龐的對外政策與馬克宏南轅北轍

當然最大的差別還是在對外政策上,在俄烏戰爭陰影依然籠罩下,勒龐雖然被迫出聲譴責普亭的侵略。但她還是主張戰爭結束後要重新變成俄羅斯的盟友。至於歐盟她也準備要重新協商許多雙方的權利義務,走上類似波蘭模式——讓國內法律的效力優先於歐盟的法律。

面對北約勒龐已經改變要退出的立場,但還是主張要退出北約的統一指揮架構。

馬克宏的對外政策和勒龐完全就是天秤的兩端。馬克宏一直希望在德國總理梅克爾女士退休後,成為推動歐盟加速一體化的領導者。在俄烏戰爭爆發前,擔任歐盟輪值主席的馬克宏已經在思考如何建立歐洲的戰略自主,而不是全部依賴曾經被他形容為「腦死」的北約,雖然在戰事未完的當下,他勢必要和美國更進一步合作來強化北約應對俄羅斯的威脅。

AP_21302576768987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法國選民走到十字路口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