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麼不買斷一位網友在試訂Adobe軟體時的遭遇(完整版):
先說,我並不認為依照理論上的愛軟條文(14天免費試用、一個月無條件取消等等)執行,體訂對Adobe會有什麼損失,閱制元訂閱頂多就是個月被免費仔凹一個月使用而已;以Adobe的財力,根本不缺這條違約金,軟體這說不定是花元哪家財會公司或顧問公司想出來的餿主意。
我知道現在因為工作環境、麼不買斷使用習慣、愛軟以及功能需求,體訂非得使用Adobe PS和AI等工具不可的閱制元訂閱人還是很多,只能繼續「訂閱」(但長期使用者應該比較不會碰到「違約金」的個月問題)。
不一定非得Adobe
但如果是軟體不必堅持使用Adobe系列、或是花元多數時候只需要輕量級工作的人,其實有很多便宜、麼不買斷功能也差不到哪去的替代產品可以用。
以我自己來說,我用的AI替代產品是「Vectornator」,PS替代產品是「Affinity Photo」和「Pixelmator Pro」。這幾個在Mac App Store上都只要幾百台幣、也沒有後續的訂閱費用;或許不是你熟悉的Adobe,但功能都夠我用了。
(抱歉我比較不熟其他平台的類似產品,但至少都有免費開源的GIMP可以用。)
軟體訂閱制不是我的首選
順帶一提,我自己不喜歡以訂閱制方式用軟體。倒不是錢、或是不想支持開發者的問題,而是不喜歡被軟體綁住;如果我哪天不想用這個軟體,因為不再訂閱而不能使用,建立的資料就可能需要花點力氣,才能轉給其他軟體用(甚至轉不過去)。
所以,我通常會選擇好用、價格合理(包括免費)、單次買斷使用權、並且設計較為開放(例如使用共通檔案格式、或是允許資料下載轉換)的軟體,直接付費購買。
通常除了專業工具(例如影片剪輯)之外,App Store的軟體其實都不貴,超過2000台幣的就很少見了;而以我來說,一個月要300元訂閱的軟體,我寧可花3000元買斷。
但還是有例外
Web服務是個例外,因為開發商必須長期提供有成本的伺服器端服務、更新修正速度快、而且跨電腦(甚至跨平台)使用也相對容易。而且這類服務的資料通常都很容易下載出來轉換,比較不需要擔心後續問題。
但也因為如此,各家做訂閱制軟體的廠商,多少都會硬塞一些線上功能進去;有些看得到(例如網頁版的微軟Office)、有些看不到(例如必須連線才能使用)。其實這可能不是完全必要,只是一來可以認證抓盜版、二來讓你有「網路服務也值錢」的感覺,因而願意付費訂閱。
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買」軟體
所以,「買(斷)軟體」對我來說是常有的支出,同時也長期訂用了一些Web服務,所以不是免費仔(當然有免費的替代產品我會開心使用)。不過這只是我自己的買法,如果你覺得訂閱軟體(特別是買斷價位很高的)對你有用,也沒問題就是了。
但要記得,要先看清楚「長期承諾」相關的條款;萬一碰到前面網友提到的Adobe問題,也要敢去吵就是了。
順帶一提,我不久前在車子停放安全的路邊空地、沒有紅線、也沒有被警察開單的狀況下,被某家共享機車以「主動認定違規停車」要求收取一大筆的「違約金」、「移車費」、以及「全日營業損失」。
於是我(好不容易)打通客服電話,請他們出示警察罰單、以及「影響了他們全日營運」的證明;表示如果真被開單、車子被吊、或是有任何實質損失,多少罰金和賠償我都照付。
後來客服支支吾吾半天之後,只能以「未停白線車格」、並且「念在初犯」,收了我很小的一筆罰款,這部份我就認栽付了。
總之就是,碰到廠商這類的不合理陷阱規定,只要打電話去講理,是有機會平反的;如果自己摸摸鼻子吞了,就只會助長廠商繼續用這種方式創造「業外收入」。
本文經F大叔的日常通信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點此訂閱電子報,定期接收最新內容
延伸閱讀
- 銷售之後,才是服務的開始:「訂閱制」徹底改變企業與用戶之間的買斷關係
- 訂閱式付費覺得貴?破除你對「雲端服務」的四大迷思
- 擺脫數位控制,自由軟體的支持者都用什麼取代商用方案?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