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休闲

《日本暢銷書點評手的超寫作術》:一看就懂!如何分辨「好的文章」與「不好的文章」?

文:印南敦史

一看就懂!日本如何分辨「好的暢銷文章」與「不好的文章」

至少必備的四要素!
「單純」、書點術「助詞」、評手「標點」、超懂何「節奏感」

文章可分為「好的寫作文章」與「不好的文章」。其實說白了,分辨後者就是好的好「壞的文章」,只是文章文章用「壞」這個字總給人強烈否定的感覺,便刻意寫成了「不好的日本」。總而言之,暢銷我們可以把文章大分為這兩種。書點術

最理想的評手情況,當然是超懂何希望自己能寫出「好的文章」,我也常這麼想。寫作畢竟我雖然喜歡寫作,也習慣寫作,但離完美還很遠。或者應該說,寫作沒有一個「完美的終點」。

追根究柢,關於什麼是「好的文章」沒有絕對正確答案,每個人對「好文章」的看法也不一樣。因此,雖然我只能寫下自己的看法,其中也有絕對不願妥協的部分,那就是「單純」、「助詞」、「標點」和「節奏感」。
以下就依序一一說明吧。

就我看來,不習慣寫作的人,文章有一個共通的特徵。那就是――「忍不住寫太多」。職場上常會遇到有些人寄來冗長到沒必要的Email,這應該是最好懂的例子。會犯這個毛病的,多半是個性太認真的人。「這件事必須寫」、「那件事也不能不提」……想來想去,找不出可刪除的地方,自然變成了冗長的文章。

事實上,愈長的文章愈好寫,反正想到哪裡寫到哪裡就好,還可以省掉刪減文章的麻煩。

可是,文章就應該要「單純」。愈長的文章愈難讀,會讓讀者失去閱讀的意願。好不容易拚命寫出來的文章,要是沒人讀的話,豈不是太可惜了嗎?別的不說,光是為了讓人樂意閱讀,就該刪除多餘的部分,讓文章簡潔有力。「單純」與「簡潔」是「好文章」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

其次是「助詞」。包括格助詞、係助詞、連接助詞、副助詞、終助詞等,日語中有各式各樣的助詞,發揮著將詞彙與詞彙串連起來的作用。

想寫出好文章,「好好使用助詞」絕對是必備條件。少了助詞的文章讀起來不通順,傷腦筋的是,網路上經常看見這樣的文章。要是讀到這類文章,自己也覺得讀起來不通順,建議可把它視為負面教材,試著思考「為什麼讀起來不通順」。光是這樣就能學到不少東西。

此外,不只寫文章,在日常生活對話時,提醒自己好好使用助詞也很重要。舉個例子,假設你對某人說「我去下車站」。這時,就算嘴上不修正,腦中也要複誦一次「我要去車站一趟」。光是這樣就能感受到語感的不同,對寫作是很好的練習。持續這麼做,自己對助詞的觀念就會在無意中加強,寫作時使用起助詞也會更得心應手。

第三點的「標點」,就是指「逗點」、「句點」等標點符號。判斷在哪裡打逗點,什麼時候該打句點,是寫作時很重要的事。每個人使用標點符號的判斷不同,所以大家寫出來的文章風格都不一樣。以我為例,我認為最理想的標點方式,是一句話不超過三十個字,整句不超過兩個逗點。

那時聽了A說的話B說「因為○○○所以△△△吧?」但我的看法有點不一樣。因為我認為不是「△△△」而是「□□□」。當然只要是人就會有各種不同的思考但我還是有無法接受的部分,關於這件事如果也能再多思考一下心情上比較能獲得救贖。

讀這段文章時,之所以感到喘不過氣來,就是因為逗點太少。那麼,下面這段文章呢?

那時,聽了A說的話,B說「因為○○○所以△△△吧?」但我的看法,有點,不一樣。因為我認為不是「△△△」,而是「□□□」。當然,只要是人,就會有各種不同的思考。但我還是有無法接受的部分。因此,關於這件事,如果也能再多思考一下,心情上,比較能獲得救贖。

這裡的逗點又太多了,就另一個層面來說,也是讓人不想讀下去的文章。

那時,聽了A說的話,B說「因為○○○所以△△△吧?」可是,我的看法有點不一樣。因為我認為不是「△△△」,而是「□□□」。當然,只要是人就會有各種不同的思考,但我還是有無法接受的部分,如果能再多思考一下,心情上比較能獲得救贖。

改成這樣,讀起來是不是順暢多了?當然,沒有哪種寫法是絕對的正確答案。不過,只要習慣閱讀,慢慢一定會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標點符號用法。不管怎麼說,從上面的例子也可明白標點符號有多重要。

最後是「節奏感」。這或許是我最重視的一點。有節奏感的文章,閱讀的時候就能像順流而下一般,也可以說是一種暢快的感覺。節奏感不是能按照理論或固定方法打造的東西,只能相信自己的品味,寫久了就培養得出來。不過,有個重點是,節奏感和前面提到的「單純」、「簡潔」密不可分。寫得愈冗長,愈會失去節奏感。

後面的「寫作方法」還會再提及類似內容,總之,不小心寫得太長的文章可試著分成兩到三個段落。此外,也可一邊在腦海中打拍子一邊默唸文章,光是這樣,就可掌握到寫作時的節奏感。

92Photo Credit: 商周出版

莫名冗長的文章不可信任

各位不覺得,網路上經常有「莫名冗長的文章」嗎?

比方說,對某個標題寫著「有效率的讀書方法」的專欄文章感興趣時,多數人一定都期待在專欄文章裡看到「怎麼做才能有效率地閱讀」吧?

不料,一旦看下去就會發現,前面以冗長篇幅寫著「各位有閱讀習慣嗎?閱讀能讓我們獲得許多新的領悟……」像這樣,長篇大論地講述閱讀的好處和作者本身的經驗談。

不只如此,之後也一直不斷持續著無意義的內容,不管怎麼往下讀,始終沒有進入正題。就在以為文不對題時,最後終於提到「有效率的讀書方法」,內容卻是少得可憐。

網路上有許多這類專欄文章,令人失望的也很多,所以我在讀這類文章時經常保持警戒,避免浪費寶貴時間。舉例來說,即使看到感興趣的標題,我也不會從頭開始讀,寧可先把游標往下拉,跳過文章中段,只確認最後結尾。畢竟多數情況下,在那之前寫的都是可有可無的東西,不讀也不會怎樣。

既然如此,根本沒必要非讀冗長文章不可吧。更何況,那些內容對讀者來說毫無意義及好處。文章明明是為了供人閱讀而寫的東西,事情變成這樣還真荒唐。只能說,這或多或少就是網路時代的現實。

如果您今後以寫作為志,就不該參考網路上俯拾皆是的「莫名冗長文章」。我甚至可以斷言,那些文章只會扼殺有潛力的寫作者,帶來不良影響而已。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日本暢銷書點評手的超寫作術:年讀700本,月寫60篇書評 日本知名書評家完整公開十年寫作生涯的寫作祕技》,商周出版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