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焦点

《剝洋蔥教養法》:孩子哭鬧時使出「轉移注意力」,看似化解問題其實少了鍛鍊機會

文:楊鎮宇

常見方法:轉移注意力——問題還會來,剝洋能力也沒鍛鍊到

面對育兒過程中的蔥教種種考驗,事發當下打罵有效,養法副作用是孩哭情緒積累、問題未釐清。鬧時平時責罵小孩,使出似化實少小孩不太會(也不太敢)出現莫名堅持的轉移注意哭鬧行為,但後座力是解問機會小孩不敢信任自己的感受。

大人若不壓制(體罰或責罵),鍛鍊可能會用「轉移注意力」這個方法。剝洋比如說,蔥教小孩跌倒大哭,養法大人說:「沒事、孩哭沒事。鬧時你看那邊,使出似化實少有一隻鳥飛過去耶!」或者,如果小孩看到大人出門會大哭,大人便趁小孩睡著時出門。若是兩個小孩想玩同一個玩具,雙方情緒都很高漲,大人更容易使出「轉移注意力」這一招。他可能鼓勵其中一個小孩去其他地方玩別的玩具,或是乾脆把玩具收起來。

我在《人本教育札記》工作時,很欣賞札記專欄作家吳維寧的文章。她去以色列進修幼教課程,後來也在以色列生活和工作。她的以色列幼教教授參訪幼兒園的方式,讓我印象深刻。那位教授在幼兒園裡四處觀察,只要看到「高處放了一些看起來很熱門的玩具」,或是「整天課表中小孩的自由時間很少」,他就知道那家幼兒園的老師「功力不怎麼樣」!

轉移注意力,看似化解問題,但是小孩的情感體驗、認知發展及協商能力都少了鍛鍊機會。與其等到下次遇到同樣問題,小孩還是不知道怎麼辦,不如就從當下這次協助小孩學習如何處理。

帶共學團的經驗,讓我一次次體會到,大人不用轉移小孩注意力,不用當法官,也不用當Uber Eats隨點即送、使命必達,只要當下穩穩地陪伴就好了。

我兒子棠棠八個月就跟著我參加共學團,他三歲時有次在共學哭得很傷心。事情是這樣的:

棠棠跟兩個小哥哥一起玩,那兩位小哥哥比棠大一歲,他們騎滑步車越溜越快,棠在後面猛力跑,還是沒法跟上。棠奮力奔跑的同時,沿途貌似還講了些話。我在遠方看著,聽不清他說話的內容。跑著跑著,棠停了下來,開始大哭。

我決定過去,到棠身邊,抱著他。緊緊地擁抱他。棠一邊哭一邊說,「他們不乖!不乖!」

我回答說:「我剛剛在遠遠的地方,看到你們原本一起玩,後來兩個哥哥騎車,你在後面追,他們越騎越快,你在後面很用力地追,可是你們距離越來越遠,然後我就看到你停下來,不跑了,哭得好傷心好傷心的樣子。」

「嗚嗚嗚嗚……」棠還是哭得很傷心,持續地說:「他們不乖!不乖!」

「嗯,你說『他們不乖』,意思是說,你覺得他們不等你,你覺得很難過嗎?」

「他們不乖!」棠繼續邊哭邊講話。

「你跑得這麼努力,還是跟不上騎車的他們,你覺得好傷心,是嗎?」

「嗚嗚……嗚嗚……」棠哭呀哭的。

我繼續抱著他,很專心地抱著他。

哭了好一陣子,棠從我懷裡抬頭,冒出一句:「他們為什麼不等我?」

是呀,我也不知道,他們為什麼不等你。

後來,我跟棠才知道,他的兩個小玩伴正在玩警察辦案遊戲,因為有案件發生,當時正十萬火急趕過去處理。

棠棠大哭時,我跑過去陪他,先說出我觀察到的情況,從遠景(「遠遠的地方」、「你在後面追」)到中景(「你停下來,不跑了」),再到近景(「哭得好傷心好傷心的樣子」)。當棠棠持續說「他們不乖」時,我沒有針對他所說的字面意思做評價(怎麼可以這麼說朋友?),或轉移注意力(他們不跟你玩,不然你去找別人玩好了),我面對他的情緒說點話:「他們不等你,你覺得很難過嗎?」「你跑得這麼努力,還是跟不上騎車的他們,你覺得好傷心,是嗎?」

我那時猜想,棠棠一直說「他們不乖」,表示他情緒很滿,於是我試著翻譯看看他情緒湧現的過程,而不就字面去做回應(他們是乖或不乖)。大人的陪伴與回應,像是提供階梯,協助小孩拾級而下,度過那些高強度情緒,等到他紓緩些,他原本的意思也就冒出來了:「他們為什麼不等我?」

不論是親子互動或孩子間互動,每當有事發生,一次次的體驗和練習,小孩的情緒、認知及溝通能力都會得到鍛鍊。就像上述棠棠追不上同伴的情況,過程中,棠棠經歷了一段高強度的情緒體驗(先著急後傷心)、認知刺激(他們為什麼不等我?)及協商練習(要怎麼詢問朋友剛剛發生的事情?)。可是,如果大人在一開始就「轉移注意力」,後面那些體驗和心得,就都沒法開展了。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剝洋蔥教養法:落實不打罵育兒的三個心法》,游擊文化出版

作者:楊鎮宇

  • momo網路書店
  • Readmoo讀墨電子書
  •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撥雲見月抽絲剝繭,那差事指日可待
日積月累滴水穿石,勤練習必有所成

當你翻開《剝洋蔥教養法》,便打開了一種可能性--不打罵小孩的可能性。本書分享的是,不打罵小孩是有可能的,要加以落實也是有方法的。在育兒的日常中,之所以會打罵,往往是因為前面有事發生,那事才是焦點,若能培養「剝洋蔥」的習慣,將有助釐清和處理問題的癥結點。想真正落實不打罵育兒,並不是靠捏大腿、翻白眼或說氣話,而是憑藉「納猜試」(那差事):接納、猜想及嘗試。

接納、猜想及嘗試,是作者楊鎮宇從自己帶兩個孩子的育兒經驗,以及多年來參與親子共學團,和許多家長小孩相處的過程中,慢慢提煉出來的三個心法。本書的思路架構便由「接納篇」、「猜想篇」及「嘗試篇」組成,這三大篇將分成九章循序漸進來談,用以回答「如何做到不打罵育兒」這個問題。在這九章中,將介紹實用的概念,也分享豐富的技巧和生動的案例。

剝洋蔥教養法正書封_立體Photo Credit:游擊文化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