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如何談戀愛?大學身心障礙者的必修課

文:林伯謙(世新大學法律研究所一年級學生)

身心障礙者學生談戀愛的何談管道侷限

身心障礙學生所接觸的人或認識的朋友都比一般人還有限,一般大學生都會想要透過夜生活或是戀愛各項系上活動來認識伴侶,但身心障礙學生通常因為身體侷限或是大學家長的過度關心,導致無法順利地參與相關活動。身心如此情況下,障礙身心障礙學生能認識伴侶的必修機會,僅剩下課程分組活動與熱心幫助身心障礙者的何談同學。

但是戀愛這兩種方式認識的同學,他們的大學交友目的性明顯低於上述夜生活或是系上活動,使得身心障礙學生成功結交男女朋友的身心可能性更低。所以許多身心障礙者學生大多想透過交友軟體來結交伴侶,障礙但網路交友的必修風險明顯高於一般面對面接觸的方式,受騙機率也較高。何談

較易夭折的戀愛曖昧關係

某位詩人曾說:「戀愛的過程能培養人正確的愛情觀,及修正錯誤的大學愛情觀,使我們各個成為戀愛達人。」從上述可以知道身心障礙學生認識男女朋友的機會明顯有限,當身心障礙學生幸運的遇上了一位彼此互有好感的朋友,甚至有機會成為男女朋友。但因為身心障礙學生可能從來沒有戀愛經驗,所以遇上這位有好感的同學時,身心障礙學生也許會恨不得把所有書中、電視、網路上所傳授的「愛情」技巧用上。但是當身心障礙學生迫不及待展現那些技巧的時候,很容易嚇到對方,這份曖昧關係也因此夭折。

身心障礙學生有時不清楚是否是自己用錯方法,反而因為自卑心態作祟,導致認為是對方看不起或歧視自己的障礙才選擇結束關係。此種心態可能讓身心障礙學生的想法日漸偏激與自卑,等到下一段曖昧關係出現,如果又因為急躁、自卑與錯誤技巧而再次失敗,將產生一次次的負面循環。

身心障礙學生的教育方針應加入愛情觀

依照我國《憲法》增修條文第十條中第七項規定:「國家對於身心障礙者之保險與就醫、無障礙環境之建構、教育訓練與就業輔導及生活維護與救助,應予保障,並扶助其自立與發展。」此條為法律學說及實務上所稱的基本國策條款,國家立法及行政應依照此條款為方針且落實。

我國近年確實有著力於協助身心障礙者,但方向偏向硬體設施及生存能力的培養教育,輔導方面通常是等問題發生後才開始進行。大家都知道「預防勝於治療」,與其讓身心障礙學生隨意獲取錯誤資訊與技巧,還不如及早教導身心障礙學生較正確的愛情觀念。教育部對於身心障礙學生的教育也不應該把功能取向當作唯一重點,而是融入更多能夠協助導正身心障礙學生因自卑而乖離的錯誤,例如教育部可以補助各學校資源中心,來舉辦認識朋友的活動。如此才能促進共融。

延伸閱讀

  • 在異性戀的互動腳本中,「說不」從未被視為認真表達自我的答案
  • 找不到出口的性與愛:手天使發起「障礙者需要性」遊行
  • 障礙者的愛與性:父母可以主動替智能障礙的子女結紮嗎?

責任編輯:游家權
核稿編輯:翁世航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