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曾是疫情期間視訊會議代名詞:Zoom將要求員工返回公司上班

在疫情期間提供許多公司視訊會議服務的曾疫Zoom,在上週宣布將調整遠距上班的情期規定,住家離公司較近的間視將求員工一周要進公司兩天,此舉被外界認為疫情期間興起的訊會「遠距辦公」趨勢受到挑戰。

Zoom要求員工進公司上班

Zoom是議代員工一家提供視訊會議服務的公司,在疫情大流行的名詞期間一度成為居家遠距辦公的代名詞,如今也加入要求員工進公司上班的公司行列。

根據《金融時報》報導,上班Zoom的曾疫總公司位於美國舊金山,經過一場內部會議後,情期公司發言人表示,間視將求他們將運用一種「結構化混合辦法」(structured hybrid approach),訊會讓住在公司50英里(約80公里)以內的議代員工員工,每週需進辦公室兩天。名詞

Zoom稱這種結構化混合辦法,公司目的是使員工「能夠更好地使用我們自己的技術、繼續創新並支持我們的全球客戶。」而且並不會捨棄原有的線上通訊,而是「繼續利用整個Zoom平台,使我們員工和分散的團隊保持聯繫並高效工作。」

員工反彈

根據《紐約時報》報導,一名內部員工透露,上週在Zoom上舉行的一場關於重返辦公室政策的嚴肅會議上,執行長袁征(Eric Yuan)面臨著員工提出的一系列問題,這些員工對自己在通勤時浪費的時間和金錢表現出沮喪的情緒。

自疫情爆發的2020年開始,每日使用Zoom會議的人數從前一年的1000萬快速上升至3億多人,大量的需求也使Zoom成為當年度下載次數最多的iPhone應用程式。

搭上這波遠距辦公的熱潮,2019年7月至2022年10月期間,Zoom的員工人數成長了275%以上。但在2023年2月,Zoom也被捲入科技行業的裁員潮中,Zoom裁員15%,約1300人。

不過在五月份的財報會議上,袁征仍然表示,他對工作場所靈活性的未來,及其給公司帶來的好處充滿信心,「我認為混合工作型態將會繼續存在,讓員工在任何地方工作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已經成為一種時尚,很難強迫員工回來。」

與許多其他科技公司一樣,Zoom仍然保持一定的靈活性,只要求員工在部分時間進入辦公室辦公。

shutterstock_1716591505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Zoom視訊會議示意圖。

「混合辦公」取代「遠距辦公」成未來趨勢

混合和遠端工作的需求仍然遠遠高於疫情前。史丹佛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截至2023年7月,美國有近三分之一的全職員工處於混合工作狀態,有時在家工作,有時在辦公室工作。

但今年夏天,數十家公司加入Zoom的行列──收緊辦公室出勤率政策,因為辦公室的使用率仍僅不到疫情前的一半。

Google要求員工每週到辦公室3天,並宣布管理人員在進行績效評估時可將無故缺勤列入評量範圍,並可以使用徽章記錄來識別這些缺勤情況;Salesforce採取了較為溫和的方式,表示將代表6月份到辦公室工作10天的員工,每日捐贈10美元給慈善機構,以此鼓勵員工到公司上班。

然而有許多公司在召集員工返回辦公室時遇到了不小的阻力。

5月份,數百名亞馬遜公司員工罷工1小時,抗議該公司宣布他們必須每周至少返回辦公室3天;而蘋果也面臨抗爭,公司員工簽署了請願書,抗議他們重返辦公室。

在疫情爆發之初,科技行業很快就接受了靈活的工作模式,這得益於Slack、Gmail和Zoom等網路軟體支持。但其中有許多公司逐漸意識到,他們不希望員工永久分散。

史丹佛大學經濟學家兼混合工作專家尼克・布魯姆(Nick Bloom)表示,考量到這些公司在辦公室房地產上的支出,科技行業重返辦公室並不令人意外。

布魯姆舉Zoom為例子,完全的遠端工作讓一些員工感到孤立無援,而公司卻看不到其在財務面的好處,譬如節省辦公空間的租金。因為該公司仍在為其在舊金山灣區的辦公室租金和物業管理支付費用。

「最讓我驚訝的是他們花了這麼長時間才正式宣布這一點。」布魯姆這麼說。

最近的一些研究也證實了進辦公室面對面工作的一些好處。

在紐約聯邦儲備銀行、愛荷華大學和哈佛大學今年稍早發布的一份報告中發現,一家實行遠端工作科技公司,基層員工所能收到的工作回饋將會較平時更少。

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麻省理工學院的遠端工作導致「弱連結」下降了38%,「弱連結」是指有助於推動人們職業發展的鬆散關係。

不過,全球績效管理公司蓋洛普(Gallup)表示,超過90%可以遠端完成工作的員工現在希望工作地點具有一定的靈活性。

新聞來源

  • Even Zoom Is Making People Return to the Office(The New York Times)
  • Zoom calls employees back to office after riding work from home wave(Financial Times)

延伸閱讀

  • 遠端工作成常態,矽谷人才外移形成「甜甜圈效應」掏空舊金山等重要城市
  • 時刻緊盯通訊軟體、沒立刻回email怕被認為偷懶,你覺得遠端工作比在辦公室上班壓力大嗎?
  • 如何在「遠端工作」時代存活?聽聽我這個五年過來人的意見吧
  • 疫情下的美國遠距工作:「Work from Home」其實沒有大家想像中的完美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溫偉軒
核稿編輯:楊士範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