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推動社會「善的循環」,加入自立共好平台,用你的專業幫助公益團體

一路向上,推動團體爬過蜿蜒曲折的社會善盤山路,一個彎轉過一個彎,循環山壁險峻,加入產業道路不斷彎曲而上,自立專業路面在崇山峻岭中迴旋俯仰,共好公益再過一條逕流小溪才能到達南投信義鄉的平台陳有蘭中心。

image4Photo Credit: Unsplash
陳有蘭中心位於南投山區,相當難以到達。推動團體(圖片僅供示意)

「我印象最深刻的社會善,就是循環那一路向上彎曲的道路,過了溪水、加入進入深山,自立專業在教室裡,共好公益 我坐在小小的平台課桌椅旁,看著孩子們就著燈光寫著功課,很心疼。」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創辦人魏應充回憶起,那一次他親自到南投信義鄉的陳有蘭中心,看著博幼基金會課輔班的孩童努力地一筆一筆寫著作業,那次造訪令他印象深刻,也讓他下定決心,投入深耕偏鄉課輔班的志業,後續也在彰化的永靖鄉開設課輔班。

與其接受恩惠,不如學習自立,改寫未來

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從2017年開始,以飲食為經、以公益為緯,聚焦「食公益」捐助,隔年更設立「食公益慈善捐助辦法」,期望透過定期捐助及實質行動支持的能量,幫助全臺灣公益團體創新成長與茁壯,持續提供弱勢族群優質服務,啟發善與愛的能量,建構友好、互信、向善的社會,成就「共好」臺灣。

食公益捐助每年舉行兩次徵選,至今共服務了五十三個公益慈善團體,而博幼基金會就是其中之一。這些年來,食公益持續幫助在第一線服務的社福團體,期許能成為公益團體的最佳後盾,讓他們有更多能量,持續幫助身心障礙朋友、獨居老人、偏鄉孩童;這些受助者不只生活得到照顧、獲得愛與關懷,甚至有開創事業翻轉未來的可能。

Photo Credit: 頂新和德文教基金會
魏應充時常參訪社福團體,用心投入第一線的活動。

但魏應充也發現,「捐助」雖然能提供最直接的協助,公益團體卻常因人力不足、技術力不佳,很難靠著自己的力量持續地長期營運;善款捐助只能解一時燃眉之急,卻無法讓公益團體建立永續經營模式。「自立共好,才是社福公益的最終目標。」魏應充語氣堅定地說道。

祖訓中的善念生生不息:「積善之家,必有垂裕。」

1826年,魏家祖先,魏儉正自汀州府永定縣渡海來台,至彰化縣武西保永靖街開墾,1885年興建永靖魏成美公堂,也就是現今頂新集團魏家的古厝。「『積善之家,必有垂裕。』魏家的祖訓,我時時刻刻謹記著,魏家子女從小就學習慈悲,也是我們自始自終堅持的理念。」

image3Photo Credit:TNL Brand Studio
魏應充謹記祖訓,投身公益,讓善念循環、生生不息。

也因此,基金會決定設立「自立共好平台」,要以「成人之美」,一起「成就共好」。透過基金會一系列資源投注與深入輔導,幫助公益團體與其服務之個案,獲得能量邁向「自立」,公益團體能反思傳統服務思維,發展創新服務內容,建立永續經營模式,擴大服務能量協助更多族群;服務個案獲得支持,努力重返社會,扭轉現有,翻轉未來。

好比是,高雄的「一勾堂咖啡烘焙坊」,由頂新和德提供烘培技職教育與師資顧問輔導、飛揚協會開設營運,店裡工作人員來自弱勢家庭裡的青少年,對於烘焙技術、門市管理、前場服務等技術與知識皆不純熟,「餐飲業是我們熱愛的領域,如果能有業界的專業師傅協助輔導,就能創造更高的社會價值,產生善的循環。」

一勾堂當家夢想實踐家-子珮與武昌用手做麵包歡迎大家來到一勾堂(關鍵)Photo Credit: 一勾堂
位於高雄的一勾堂咖啡,由和德文教基金會提供師資輔導營運。

自立共好平台的第一步,就是募集「餐飲業師志工」,廣邀擁有餐飲知識(如中式麵點、西式點心、烘焙產品等)的業界師傅擔任業師志工,教導與陪伴公益團體的庇護工場或是烘焙坊等事業單位,協助檢視現有產品、生產流程簡化、通路市場開拓、餐點製作教學、新產品開發等專業幫助。

而第二步則是「企業職缺」,從各「餐飲」領域之公司行號或餐廳等,提供相關職缺給參與此平台的公益團體,使身心障礙朋友、高關懷青少年有更多就業機會,讓他們能努力回到社會與一般職場,穩定就業、邁向自立。

加入自立共好平台,用你的專業成就社會共好的未來

「改變台灣的未來,不是靠少數人的努力,而是要影響更多的人一起做!」魏應充表示,這些微小而眾多的改變,就像在社會裡撒佈一顆又一顆「善的種子」,深入台灣社會各個角落,將金錢資助擴及資源分享、媒合,透過社會間的彼此互助互惠,讓善念延續、開花結果,持續不斷擴散下去。

如同魏應充從佛法悟出的道理:要幫助社會,除了錢財物資的「財布施」,還有以知識、技術、真理教化他人的「法布施」,以及讓人無所畏懼的「無畏施」。只要願意做,有力出力、有物資出物資,或許,開啟「善的循環」從來就不難。

點擊這裡報名參與自立共好平台,讓善念形成永續循環。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