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休闲

《蘇瀅無所畏 敢輸才會贏》:劇團菜鳥求生守則,謹記「不懂就要問」、「講重點」

文:蘇瀅

【有了自律好習慣,蘇瀅輸才守則溝通不苦也不難】

剛進入到一個新環境,無所畏敢問講多少都會有些不安,會贏對一切感到新奇,劇團謹記躍躍欲試卻又害怕隨時可能會犯錯。菜鳥這就是求生我剛踏進劇團的心情,身為一位菜到掉渣的不懂菜鳥,在跌跌撞撞的重點過程中慢慢的發展出一系列的求生守則。我整理出幾個常被問的蘇瀅輸才守則問題,這一篇就讓我用問答的無所畏敢問講方式來分享,有許多觀念至今對我來說仍然是會贏受用無窮啊!

只要自律就會留下好印象

建立良好的劇團謹記印象其實很重要,畢竟這是菜鳥別人觀察你是否能勝任職位的第一印象。對我來說,求生與其給別人良好的不懂印象,更多的是將自己準備好,「做好本分」就是最好的印象,但這是最基本也是最難的部分。很多人都會覺得做好本來就該做好的事是應該的吧!但我始終覺得最基本的事,往往是最難的,尤其是「維持」。

剛踏入新環境因為戰戰兢兢的心情,所以任何事都會很小心的做好,但是人難免會鬆懈,隨著越來越熟悉內容,對環境越來越有安全感,做好本分反而會成為最容易忽略的事,這種時候很需要建立起自律的流程安排。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準時」。日常的排練通常短則三個月長則半年,舞台劇演員花費最多的時間就是在排練場,那是導演和演員們的專屬空間,共同創作著台上人物的生命,像是一個有著魔法的神秘空間。劇團的夥伴們大部分都是身兼多職的,社會人士有著白天的正職工作,學生也是在和各種考試搏鬥著,就連專職演員也是結束白天的演出接著來排練,因此排練的時間大多訂在結束一天行程的時間──晚上七點。因大家身兼多職,準時到達變成沒有那麼簡單的事,但從守時這件事就可以看見不同的態度。

你是「提前來準備」還是「只是提前到達」

提前來準備的人你會看見演員正在暖身,拿著劇本在場上走來走去念念有詞,隨時會停下來拿筆註記重點;音效執行確認機器能否正常運作、將播放的音效片按照順序分門別類放好,將每一片CD播放一次確認能正常讀取;道具執行將道具按照場次一一擺好,加工著需要修補的道具;服裝執行也是將每一件衣服掛上衣桿,將每一套的配件擺好,複習快速換裝的流程。在一個小小的空間裡,每一個人都認真的準備,讓這個空間醞釀著一種氛圍:「隨時可以開始有效率的工作」。

至於只是提前到達的人,他們的習慣就是滑著手機、聊天、補眠。這種類型的人有些微妙的分別,一種是該做的功課都做完了,可以比別人更加放心,另外一種是等等見招拆招的心情。同樣是聊天的人,上場排練時,前者就會以同樣放鬆的狀態呈現精準台詞融合自然的表演,然後等著剛剛一起聊天卻沒做好準備的演員翻劇本找台詞,接著就會聽到導演問:「剛剛怎麼還有時間聊天啊?」

只有做好準備的人可以不用準備,如果你沒把握準備好了,又剛好是新人,那就乖乖的做「提前來,是為了準備好」的那一種人吧!

你會「為遲到而準備好」還是 「只是愛遲到」

生活中總是充滿許多變數,不可能永遠準時,雖然遲到本來就不應該,但是重點是遲到之後你怎麼做?

在我還是儲備演員的時期,我身兼演員和導演助理,曾經看見一位演員完美詮釋「為遲到準備好」的經歷。我在排練時間前半小時接到他的電話,他告知延遲抵達的時間,簡單清楚地說明遲到原因,並提出調動排練場次順序的建議,在我掛上那通電話後,我知道他已經看過當天的排練內容且思考過後才打這通電話的。而他的確在預計延遲的時間抵達,外套一脫掉就直接套上戲服,熟練地準備好該場的小道具,並安靜的看著正在進行的場次,詢問我戲是否有做新的更動,等到輪到他上場,他的表現就像他從頭到尾坐在現場一樣的進入狀況。

我實在太好奇了!為什麼他外套一脱就能直接套上戲服?為什麼他隨手一拿就知道他需要的小道具放在哪裡?為什麼他的對手都還拿著腳本時,他就算遲到了也不需要腳本?於是在排練結束,我想要知道他是怎麼做到的,就在我轉身搜尋著他的身影時,我看見他在跟所有的人表達他遲到的歉意,這又提點到我了。大部分的人只跟最重要的人表達歉意,公司開會只跟層級最高的人表達歉意,學校遲到只跟老師說對不起,演員遲到只跟導演點個頭說抱歉,但是這位演員記得大家是一個團隊,他意識到他的行為影響的是整體,而不是只有最重要的代表。

事後他跟我說,他在前一晚睡前就思考過自己今天的行程可能會耽擱到排練時間,於是他事先將排練的功課做好,擬定好調動場次的備案並打電話給道具執行和服裝管理,討論好所有物品的擺放位置,好讓他一到場就可以迅速取得,至於自己當天的服裝也思考過,裡面穿了一層內襯和較服貼的褲子,所以一到場脫了外套就可以直接套上戲服。這就是他為了馬上進入狀況所做的提前準備。如果今天遲到只是遲到,所有的事到了再說,換來的往往是手忙腳亂又造成了整體進度的困擾,你對誰的印象比較好?在未來,當別人再度思考想和誰合作時,腦中冒出的自然會是好印象的那一位。

聽懂話才能說對話

不了解的事太多了,突然就要開始執行,怎麼辦?

不懂就要問才能成長

「不懂就要問」、「講重點」這兩句話是我很菜的時候,幾乎每天都會接收到的話,如果這兩句話可以累積集點的話,我應該是菜鳥界的黑金會員了。可能也是因為我個性好強的關係,每當我又聽到這兩句話時,我就帶著不甘心的心情開始思考:我該如何提出問題?如何更有效率的表達?就這樣這兩個問題持續成為讓我開口前先自問的思考訓練,漸漸的那兩句提醒出現的頻率越來越少,漸漸的被另一句話取而代之:「不懂的話去問蘇瀅」。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