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

蘇東坡被迫保持社交距離,卻發展出〈記承天寺夜遊〉獨一無二的閒人哲學

文:心靜

蘇東坡是蘇東寺夜宋朝大文豪,一生寫下無數膾炙人口的坡被迫保詩詞散文,「天涯何處無芳草」「人有悲歡離合,持社出記承天月有陰晴圓缺」「大江東去,交距閒人浪淘盡,離卻千古風流人物」等等,發展其中,遊獨有一篇不過百字的哲學文章〈記承天寺夜遊〉,年少第一次讀就愛極,蘇東寺夜卻不知道為什麼,坡被迫保步入中年,持社出記承天經歷人生起伏,交距閒人逐漸了悟文章背後的離卻哲學,為了方便說明,發展先引用全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遊獨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這篇敘事、抒情和議論自然融合,是蘇東坡遇到人生最大磨難——烏台詩案,貶謫到黃州四年後所寫的。

蘇東坡二十二歲登第,一舉成名,滿腔儒家濟世熱忱,因反對王安石新政,多年輾轉各地充當基層小官,深入了解民間疾苦,所寫詩文天下爭傳,四十歲被攀附新政的當朝小人當作攻擊材料,逐條曲解,誣指他誹謗皇帝,抓他入獄欲置之死地,連收受信函的朋友也連坐獲罪。

幸好神宗明察,暗暗派人夜間入獄窺視,看蘇東坡呼呼大睡,知道他諷諫朝政一片赤誠,才能問心無愧沉睡,免於死罪,待罪貶謫,刪去官職俸祿,不得擅離州境。

試想,豪邁不拘小節的文人,橫遭政治迫害,親友不敢聞問,關心國事,沒有議論的自由,心靈創傷如何紓解?

蘇東坡一向喜歡與僧侶為友,想到用禪門靜坐收召魂魄,初抵黃州,每隔一兩天,他就到城南的安國寺闢室焚香靜坐。坐禪,並非自我催眠忘記痛苦,是使心靈集中於所觀想的對象,使頭腦冷靜,心靈休息,排除情緒干擾,以精神的直覺主宰意志和情意,在靜定中,達到「物我相忘,身心皆空」的境界。

他實施後,感覺很有效果,說人如果能一念清淨,世俗污染就會如身上塵埃,紛紛自落,回歸清淨無垢之樂。

蘇東坡少時看莊子有深得我心之嘆,領悟「遊於物之外」的哲學─排除無窮的物慾與放縱的激情,才能擁有精神的獨立與自由,發揮生命最高價值。

這份領悟,讓他長年經歷政治的爭權奪利和誣陷,轉化成智慧,他窮中作樂,用便宜豬肉作美味料理,發明東坡肉,他酒量不好卻喜歡喝酒,酒後揮灑筆墨成書畫名家,他喜歡品茗,用氤氳茶湯招待知交,他不因一時得失流轉,無往而不樂。

全家舟行勞頓抵達黃州,高齡七十二的奶媽,忽然一病身故,弟弟的女兒也在家族動盪中亡故,堂兄病逝在成都,一連串的家人訃告,讓他體會到生命的無常,這年冬至,向天慶觀的道士借道堂三間,謝客靜坐四十九日,希望平復內心激盪起伏的痛苦。

一下佛寺,一下道觀,可知劫後餘生的蘇東坡,精神耗弱,在釋道之間尋求慰藉。

人要經歷憂患才能成熟,少年成名的才子,經歷詩案的磨鍊和貶謫的打擊,深自內省,沒有公事牽絆,在大自然的撫慰中,陶冶靈性,鍛鍊出一種融合了儒釋道三家的曠達哲學,寫成前後赤壁賦的千古絕唱,樹立文化的新高度。

回歸正傳,這篇恬淡優美的小記,可算是〈赤壁賦〉的後傳,慷慨激昂的心態已遠,蘇東坡內心平靜安適,欣賞入戶的月光,捨不得入睡,萬籟俱靜,他特地出門尋找知交,走到中庭,凝視月光下如水中藻荇交橫的竹柏影,喜不自勝,這是每天都有的景致,一般人為何不能欣賞呢?隨時發現生活之美,需要的是「閒人」,閒是不汲汲於功名,閒是有情趣,閒是清閒,閒是超脫世俗。

在二十一世紀的網路時代,時間巨輪快速旋轉,壓力讓人喘不過氣來,蘇東坡被迫保持社交距離,卻發展出獨一無二的閒人哲學。

最後,特別推薦兩本蘇東坡傳《林語堂作品精選4:蘇東坡傳【經典新版】》和《蘇東坡新傳(上下冊增修校訂全新版)》。前者作者林語堂是才子惺惺相惜,寫法瀟灑;後者作者李一冰則是知音嚴謹認真,深入骨髓。兩本書各有其妙。

本文經《方格子》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延伸閱讀

  • 《陪你去看蘇東坡》:除了蘇軾遊歷的赤壁與安國寺,「東坡」安在哉?
  • 《東坡詞・東坡情》:「大江東去」代表時間之流,是人無法改變的宿命

責任編輯:王祖鵬
核稿編輯:翁世航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