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紀錄片】《阿哈:帶我走》:以〈Take on Me〉風靡全球,挪威國寶樂團A

在俊美韓團風靡全世界前,紀錄當遙遠的哈帶八零年代還都是處於一個頗為保守的政經社會,同時英美的靡全流行樂壇正試圖以新潮作怪的裝扮試圖顛覆沉悶的社會氣氛時,一組來自挪威的球挪三人團體阿哈合唱團(a-ha),在1984年發表了一首名為〈Take on Me〉的威國單曲,數月之後,寶樂這首歌曲迅速地攻占英國及歐洲各大排行榜,紀錄接著一個月後,哈帶這首單曲同樣在美國告示牌單曲榜上名列前茅,靡全成為該年最暢銷的球挪流行單曲之一。

這是威國當時八零年代最神奇的一夜成名故事,也是寶樂繼瑞典ABBA合唱團之後,最受歡迎的紀錄北歐流行音樂團體。然而,哈帶阿哈合唱團一開始時的靡全星途其實並不順遂,三人雖然一起寫歌努力想闖出一片天,但唱片公司當時對他們的音樂並不那麼感興趣。

阿哈合唱團的前身團體,是由團員Pal Waaktaar和Magne Furuholmen所組成的Bridges樂團,然而在換了幾位不合的團員後,他們聽聞摩滕・哈克特(Morten Harket)的出色嗓音而邀請他加入陣容,最後組成了阿哈合唱團。

於是三人便前往英國倫敦,開始積極地到處拜訪唱片尋求一紙合約,而就在山窮水盡快花光預算之際,終於與美國華納公司簽約,發行了首張單曲〈Take on Me〉,且因為某種錄音上的瑕疵,及他們對於編曲覺得可以更好,因此這首單曲前後發行過三個錄音版本,最後是由製作人Alan Tarney被委任對這首歌進行改造,使得新的錄音聽起來更乾淨、更飆升的男高音和尾聲部分,而不是早期的快速淡出的版本。

接著唱片公司力邀Steve Barron執導了一部革命性的原創MV,畫面中導演雇用了專業畫家畫了帶有速寫筆觸的動畫風格,結合同一畫面有真人互動的奇特效果,在當時MTV正大行其道的時候,藉由音樂頻道的傳播,而將此曲快速的傳送到全世界各國青少年的眼前。

nMVgHmayT5RoNWLDH81i-1920x1080Photo Credit: 造次映畫提供
《阿哈:帶我走》劇照

在當時,許多媒體都覺得阿哈合唱團的成功只是運氣好而已,認為主唱帥氣的臉孔、迷人的電眼,再順勢搭上當時方興未艾的英國新浪潮運動才得以成名的。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單純,雖說這首單曲的拍攝手法在當時前所未見是一大功臣,讓二次元人物跳脫框架到三次元空間,與女生談戀愛的畫面,的確是吸引到全世界青少年,甚至是所有人的眼球關注,然而歌曲中所傳遞出的訊息,才是更讓全世界少女真正心動的關鍵因子。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149 元 / 月1490 元 / 年送 2 個月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 查看訂閱方案 已是會員? 登入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