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

柯文哲在馬辦為何放軟簽字?把藍白合博弈視為「膽小鬼賽局」,造成了今天的殘局

小笠原欣幸教授在最近的柯文文章中,提及為什麼柯文哲當初在馬辦時,哲馬字把造成會願意在自己不利的辦為條件下簽字,是何放合博一個尚待解答的謎團。對此,軟簽以我過去對柯文哲主席的藍白了解,提出我的弈視推測。

膽小鬼賽局

在進行推測之前,為膽必須要先說明本文的小鬼關鍵字「膽小鬼賽局」(The Game of Chicken)。

在賽局理論裡,賽局引用的今天局故事是兩個人要比拚誰更有膽識,方法是柯文各開一輛車朝對方疾駛過去,如果兩人都堅持拚到底,哲馬字把造成那麼就會迎來對撞導致的辦為車毀人亡最差的結局。

而如果其中有一個人,何放合博因為害怕發生對撞的慘劇,提早轉彎的話,當然就輸掉了這次的膽識比拚,從而讓對手贏得聲譽。不過雖然丟臉,再怎樣都比車毀人亡要好。若是兩個人開到途中都因為害怕,而都提早轉彎,則由於不分高下,最後以平手作收,既沒特別丟臉,也得不到特別收益。

我請GPT-4對此畫了一張賽局圖,這張賽局的最後納許均衡解會落在其中一方堅持到底,其中一方退讓,至於求解過程在此省略。這時我們會發現,既然納許均衡是如此,究竟是誰會堅持到底,誰又會退讓呢?

405206811_24334399776203734_946918506394作者製作提供

這裡可以引用一個我們常聽到的名詞:「狹路相逢勇者勝」。越是表現出自己不可能退讓的人,就越有機會獲勝。所以最瘋的人是直接把方向盤拔掉,讓對方知道自己絕對不可能轉彎,因為對方知道自己不可能轉彎,硬是對衝就是一起死,對方為了避免落入最差的結局,只好選擇率先轉彎。

所以在這個賽局裡,通常勝者就是能表現出最最強硬的態度,讓對方相信自己不會退讓,從而迫使對方退讓。

柯文哲的考量

由於柯文哲主席一直很喜愛這個賽局的比喻,也習於將「狹路相逢勇者勝」掛在嘴邊,因此他有可能把藍白合的博弈,視為是膽小鬼賽局。這就可以解釋他為何在過程中,始終保持著高姿態,從6月開始,展現出的就是國民黨不談也無所謂,我就是選我自己的。再到後來時間緊迫時,變成要談可以,但規則就是要全民調,沒有其他退讓空間。

如果柯文哲確實將藍白合看作是膽小鬼賽局,那麼他心目中的想像,應該是如果藍、白都不退讓,最後三腳督的結果就是保送賴清德,這對雙方而言都是最差的結局。但如果其中一方堅持到底,另一方最後就必須要退讓,而柯文哲對於自己的意志力向來有高度自信,所以他不無可能認為,只要自己始終堅持到底,國民黨基於不想讓賴清德當選,而且退讓後總好過敗選什麼也拿不到好,最後退讓的會是國民黨,而一直展現出強硬的姿態。

但時間到了11月15日的馬辦四方會談時,柯文哲可能意識到,國民黨會選擇堅持不退讓到底,這時賽局的選擇就變了。如果兩者都不退讓,那麼柯文哲就會掉到最差的情況,反而是他選擇退讓的話,至少還能得到一些好處。在時間緊迫下,柯文哲就有可能因而轉彎,選擇了簽下不利的條件,幾乎等同願意擔任副手。

photoPhoto Credit: 中央社

賽局判斷的盲點

然而,這樣的判斷及決策為什麼會導致後續的失控結果,最簡單的道理,就是藍白合並非膽小鬼賽局。在一個不是膽小鬼賽局的博弈,運用膽小鬼賽局的策略,結局當然是悲劇一場。

首先,對於國民黨而言,禮讓柯文哲在賽局中是最糟的結果,比讓賴清德當選還糟,因此一開始就可以知道這不會是膽小鬼賽局,而是柯文哲決定要讓或不讓的賽局。接著對於柯文哲而言,理論上來說,不讓也是收益較高的選擇,因此正常而言形成三腳督,是最可能的結果。

因此若是柯文哲不甘心只拿到三腳督下的收益,希望考慮得到更高收益的可能,他的理性作法,不是想著如何拿下國民黨,變成「白藍合」,而是怎麼在「藍白合」的前提下,迫使國民黨提出更多優質的條件,而且是即使侯柯配敗選,都能拿到保底收益的條件,藉以改變原本的競爭格局。

但因為柯文哲可能以為藍白合是膽小鬼賽局,導致前期浪費掉許多與國民黨談到更好條件的機會,同時也因態度強硬,讓支持者難以轉彎,又讓國民黨支持者的主戰聲浪高漲,反而導致了當柯文哲15日突然決定退讓時,迎來了比前期退讓,以及比堅持選到底都還要更糟糕的結果,就是核心支持者的潰散。

當為了挽回那樣的潰散,而在18日推翻共識文時,又倒過來促使國民黨認真考慮拋棄藍白合的構想。

藍白合民調卡關  柯文哲譴責造謠Photo Credit: 中央社

何以致此?

假如這個推測成立,那就可以理解為什麼柯文哲始終態度強硬,卻會在最後一刻時,推翻原本的幕僚決議,而突然願意簽字。可是問題是,難道他沒發現自己一直誤判形勢嗎?

還真有可能。這讓我想起了台北市議會準備決議恢復重陽敬老金發放時,當時的柯市長也是將其解讀為膽小鬼賽局,相信「狹路相逢勇者勝」。認為只要市府態度強硬,決定維持不發放敬老金,同時要求議會表決時必須記名表決,那時多數議員就會怕在記名的情況下,背負著諸如「大撒幣」、「討好選民」等罵名,而撤回決議案。

但這很明顯更不會是膽小鬼賽局。對於許多台北市議員來說,他們打從一開始就是想爭取高齡族群的支持,所以才不斷的要求市府恢復發放敬老金,記名反而是證明他們的努力,至於年輕族群的反彈,在多數議員都贊成下,顯然會被稀釋。所以他們堅持不退讓,得到的是更好的結局,當然會堅持到底。

而對市府而言,則是在堅持不發放的立場上,可以繼續獲得年輕族群的肯定,所以也沒有退讓的動機。既然無論對於市府也好、對多數議員也好,堅持到底都是最優策略,當然最後的結果就是議會還是記名表決通過發放敬老金,而市府則是提出覆議作為態度宣示。


分享到:

京ICP备19007577号-5